蓬皮杜中心即将关闭5年布朗库西这场大展值得刷

同一个母题,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往往会工作数年。在这个过程中,母题会被一步步地改良,直到形式和材料的统一性达到极致。根据雕塑的形式, 他为它们打造适合的底座。这些作品常以组的方式出现,因为作品之间需要关系,关系增强表现力。

所以,布朗库西的作品需要在现场看。只有和那些大小和材质不同的雕塑面对面,在反复的观看中,雕塑和底座以及不同作品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才可以被看见。

展览复制了布朗库西工作室的一部分

目前,在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的布朗库西大型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一定是了解布朗库西艺术的必看之展。展览以布朗库西工作室为核心,用200多件不同类型的作品(雕塑、绘画和摄影),以及艺术家的通信和收藏等,通过11个主题,展示了布朗库西为艺术梦想,从罗马尼亚流浪到巴黎后的创作源泉和历程。

据悉,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从明年开始关闭5年,以进行一次全面大修,所以,布朗库西这场持续到7月1日的展览,以“艺术才刚刚开始”为名,似乎也很贴合蓬皮杜中心即将到来的升级。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01

美术馆般的工作室

谈布朗库西的艺术,我们必须要提他的工作室。因为,工作室不仅仅只是他创作和生活的地方,它还有一个功能:保存和展示他的艺术。为后者,他一点也不马虎:他用摄影记录他的作品,用影像拍摄他工作时的状态,还保留了自己所有的通信记录。在工作室里,他跟着光线的变化,不停地调整作品位置,并经常邀请朋友前来观看。

“他的工作室给我留下的印象比任何大教堂都深……工作室里的一切像自然而然长出来的一样,它们本身就非常完美”。这是摄影家曼雷 (Man Ray)第一次拜访布朗库西的工作室时感受。

布朗库西为工作室设计了方方面面: 床、桌椅、壁炉以及灯的装饰等。他不区分雕塑、底座和家具,而把它们看作工作室整体的一部分。他在意作品与空间以及在这个空间内不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他也在意单件作品在这个整体关系中移动的可能性。

到了晚年,布朗库西基本上停止了创作新作品,他只是关注作品在工作室里的关系。当他卖出作品时,它会用石膏或者青铜铸件代替,以保持工作室整体的统一性。去世后,他把整个工作室送给了法国政府,条件是,法国政府要按照其工作室的原样重建。根据布朗库西的遗愿,佐伦•皮诺(Renzo Piano) 于1997年在蓬皮杜中心的对面重建了整个工作室。

布朗库西1876年出生在罗马尼亚的一个小村庄。他11岁离家出走,为谋生,他做过染料学徒,餐厅服务员,还在杂货店工作过。在他进入克拉约瓦的工艺美术学校和布加勒斯特美术学院学习手工艺之前,他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也没有读写的能力。受艺术之都巴黎的吸引,他于1904年徒步前往巴黎,途经维也纳、慕尼黑和巴塞尔。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在巴黎,他终于有机会站在过去大师的作品前,详细观摩它们。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向自己同时代的大师们学习。1906年在巴黎的艺术沙龙展览上,他凭借自己出色的作品和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相识,并很快成为罗丹的助手。作品《沉睡》清晰显示了罗丹的影响。他深知“在大树底下生长不出任何植物来”,所以在罗丹工作室呆了短暂的时间后,布朗库西便离开了。

02

直接“雕刻”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和安德烈•德朗(Andre Derain),那些直接在木头和石头上雕刻的作品,让布朗库西坚定了开辟自己新道路的决心。他放弃了罗丹以柔软的黏土塑形的方式,选择直接雕刻。这一创作方式不把形式强加给材料,而是强调形式和材料的统一,也可以说,雕塑的形式因材料的特性而生。他不做草图,凭自己对材料的把控能力,边创作,边思考。

布朗库西
《祈祷者》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布朗库西
《吻》
图源网络

罗丹
《吻》
拍摄于罗丹美术馆

这个时期,他的主要的作品有《祈祷者》和《吻》。《吻》和罗丹的作品同名,表现了一对男女正在接吻的形象。和罗丹作品中所塑的完美的人物形象不同,在布朗库西那里,形象被简化、被扭曲后刻进石头里。情侣伸开双臂拥抱的动作,让形象和材料的矛盾性尤为明显,形象似乎想要挣脱材料,而材料又必须要锁住形象。尽管如此,它依然是布朗库西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件作品暗示了他和罗丹在某种程度上的彻底决裂,以及他未来作品的新方向。在这之后,布朗库西的作品变的越来越抽象。正是因为发现罗丹的作品,布朗库西为自己的艺术找到了可能性。在此目光下,我们有必要在看完展览之后去趟罗丹美术馆。在罗丹的作品前,或许,我们会有一种新发现。

布朗库西
《公鸡》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的是在深色背景前被一束光照亮的白《公鸡》,穿过播放着布朗库西在工作的影像的走廊,迎面扑来的是3只由石膏制成的白色大《公鸡》。继续往前走,在一个空间的中间还站着3只分别用青铜木头和石膏制成的《公鸡》。尽管这些公鸡的形象被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形式,但它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在黎明时分对着天空高昂鸣叫的神态。公鸡是布朗库西放置在自己工作室入口处的作品,创作时间跨度为30年,或许,公鸡对布朗库西是一个警示:只有努力拼搏才会有所成。

那只闪着金色光的《公鸡》,是布朗库西抛过光的青铜作品。布朗库西把青铜当作创作材料,他经常打磨这些青铜,以给作品抛光。对于抛光,布朗库西十分讲究,只有在作品形式牢固封闭、成熟的情况下,他才会使用这一处理方法。通过抛光,作品获得流畅的线条和光滑的表面,它创造性的引入光线,为作品和周围的空间打通关系。

布朗库西
《沉睡的缪斯》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在三只白色公鸡的后面,是《沉睡的缪斯》。这是布朗库西制作的第一件高度抛光的青铜作品。那是一个侧躺着的椭圆形头部,除了微微隆起的鼻子之外,面部特征并不明显,由阴影和光泽产生的明暗变化,暗示着它首先是一个物体,而不是截下的头部。脖子下方故意留下的洞更加强了它是一个物的提示。里面和外面,光泽和黑暗,这个椭圆的器皿给我看的似乎只是空间。

03

形象的双重性

布朗库西在作品中对形式的简化和对细节的压制,矛盾性地产生了双重歧义,《X公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远处看,它就是一个类似男性生殖器的物体,在近处,通过那浑圆的和长发,可以识别出这是一个女性的形象。在1920年巴黎独立沙龙的展览上,观众对其淫秽不雅的形象提出,导致这件作品被撤展。同一个展厅内,两件分别由木头和青铜制成的作品《年轻男子的躯干》,在性别维度上同样拒绝清晰。这个作品的第一版本和作品《公鸡》一样,是从自然分叉的树干上开始雕刻,其各部分间的连接自然,符合逻辑。在青铜版的作品中,被截断的躯体在高度抛光的镜面版的表面下,显得无根据,其特性被工业的集体性所取代。但形式的夸张性却因此而变得更强。

布朗库西
《X公主》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弗朗库西拍摄自己的作品 《X公主》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布朗库西
《年轻男子的躯干》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如长刀一般,把空间一分为二,而自身却消失在闪烁的光线中。在青铜版的《空中之鸟》中,布朗库西把材料和形式融合到极致:他把青铜表面打磨地极为精细,并充分利用了抛光表面吸收光线和空间的能力,鸟俯冲的那一瞬间像从空间里被送出来的一样。鸟类是布朗库西创作最多的题材之一,作品数量超过30件。“我的一生都在追寻飞翔的真谛”, 布朗库西并不关注鸟的身体特征,而是它的动作。那些鸟被单只或成群放置在展厅靠窗一面,窗外是巴黎的城市景观。从远处看,那些俯冲的鸟,似乎在借助城市建筑形式之能量冲出其所在的空间。

布朗库西
《空中之鸟》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04

独一无二的底座

那些独一无二的底座像助推器一样,为布朗库西的雕塑提供能量。对于底座,布朗库西特别讲究。他认为底座和雕塑之间并没有等级之分,它们是作品重要的一部分,起到连接雕塑和地面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因此,他总是在底座上精雕细琢,正是因为底座,《鱼》才获得了游动的势;站在同一位置的观众才可以看到《勒达》不同的形象。

布朗库西
《鱼》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布朗库西
《勒达》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大自然造就了从地面笔直而强壮生长起来的植物,这就是我的圆柱。从地面到顶部,它们的形状都是一样的,不需要支撑物或者底座。”布朗库西《无尽之柱》最早的灵感来源是他的那些木制底座,他将这些底座向上重复叠加,得到一个垂直重复的形式。由此,“无尽”之概念也无意间被引入。它的形状很容易让人跟罗马尼亚南边的殡葬柱联系在一起,据说,这种柱子是天柱,是人们对灵魂这一愿望的想象。受罗马尼亚政府委托,布朗库西把这件纪念碑式的作品于1936年建到自己的家乡特尔古日乌,以纪念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保卫家乡而牺牲的人。在这件户外雕塑中,他以人在空间里的视线为根据,对雕塑中那些重复的体块比例进行了精确地调整,把体验“重复”这一知觉发挥到极致:不管你站在哪个角度,天气如何,“重复”的无尽总保持在最强的维度。

布朗库西
《无尽之柱》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布朗库西拍摄的在自己家乡特尔古日乌的《无尽之柱》
布朗库西回顾展“艺术才刚刚开始”展览现场

正是这件建筑式雕塑作品,确立了布朗库西在艺术史上影响力。很多艺术家从这件作品中获取了灵感并开拓了自己的艺术道路。以荧光灯为创作材料的美国极简艺术家丹•弗莱林(Dan Flavin),目前在瑞士巴塞尔美术馆个展应该是最好的例子。弗莱林将一根荧光灯管以45°角固定在墙上,其灵感正是来自布朗库西的《无尽之柱》,这件作品标志着弗莱林艺术的新突破,它的名字是《the diagonal of May 25, 1963 (to Constantin Brancusi) 》(《1963年5月25日对角线(致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丹•弗莱林
《1963年5月25日对角线(致康斯坦丁·布朗库西)》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