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象王绮彪的18000天展览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开幕 130件作品亮相

2024年7月27日, “板象:王绮彪的18000天”展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是策展人红梅用3年近1000天研究艺术家王绮彪的阶段性学术的一次呈现,展览精选了王绮彪的130件套作品,并分为三个学术版块进行阐述,也是一次向学界展现王绮彪在语言、媒材乃至观念突破方面的探索。

本次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院长朱春林担任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红梅副教授策展。由杨飞云基金会秘书长孙志义、北京云上美术馆馆长王鹤担任展览总监。由北京云上美术馆承办,宁波启新绿色世界高尔夫俱乐部,仓耳屏显字库,深圳市埃克苏照明系统有限公司协办。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副院长常磊担任主持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朱春林致辞

本次展览策展人红梅致辞

本次展览艺术家王绮彪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为艺术家王绮彪颁发了收藏证书

艺术家王绮彪201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来以木刻版画为人所知。2014年以来,王绮彪逐渐突破了传统木刻版画的创作程式,从最初挖掘油墨、板材、刀法等媒材、创作过程自身独立的审美空间,到逐渐拓展出一个基于版画但却不是版画的崭新领域,策展人红梅将其命名为:王绮彪的“板象”艺术。

本次展览即是呈现王绮彪自2014年至今10年间的“板象”艺术的整体面貌。同时,根据目前他在语言、媒材乃至观念突破方面,本次展览精选了王绮彪的130件套作品,并分为三个学术版块进行阐述,分别是:

王绮彪的“刻·板”世界

王绮彪的“墨·板”世界

王绮彪的“板象”艺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展览现场 摄影/乌蓝

三个学术版块

王绮彪的“刻·板”世界

传统木刻版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核心即在刀法刻痕,这是木刻版画转印后有没有“版味”的关键所在。而王绮彪因放弃传统印版环节,从而使刀法刻痕从传统的创作过程一变而为独立的创作语言本身。

王绮彪仿佛考古挖掘一样用刀将五合板一层一层掀开,在5毫米的厚度中发现了一个被遮蔽日久的浩瀚宇宙。刻刀在板材上所形成的刻痕、凿痕、雕痕、掘痕、掀痕,每一刀下去,都是一个未知的新世界,所谓刀刀“意在刀后”,每一刀下去,与其说是木刻,毋宁说是向我们展开了中国历代经典书法的宝库,加上被挖掘出来的板材自身的天然木色缤纷、木纹纵横这些来自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共同组成五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这个瑰丽世界里王绮彪一墨未着,传统木刻版画印版的命脉:油墨,在此消失殆尽,继之而来的,是王绮彪的“刻·板”世界的诞生。

《编号001》122cm×182cm,2016年

《编号002》122cm×182cm,2015年

《编号005》122cm×182cm,2015年

《编号008》182cm×122cm,2014年

王绮彪的“墨·板”世界

油墨在传统版画中是作为印版过程中的显像剂被认知和使用的,而木板则相当于油画的画布,是创作材料的承载者和承接物象的显现物,二者都是手段,不是目的。

王绮彪改变了油墨和木板的传统功能,在他这里,油墨成了他的“板象艺术”唯一使用的“色彩”,他将沾满油墨的滚轴变成沾满“色彩”的“画笔”,在木质板材表面滚动。一方面,手臂不同的压力和滚轴的快慢形成了墨色随机的深浅浓淡变化,使油墨在板材上呈现出水墨大写意神韵,却又极富油画般的厚重感和塑造性;另一方面,他通过油墨渗向木纹肌理产生的板材纤维筋络的偾张,以及板材自身丰富错落的天然木色,共同形成酷似中国古代帛画的面貌,产生深沉感和神秘性,距离感和深邃性,营造出一种陌生又熟悉的奇异空间。这个奇异空间里,王绮彪一刀未动,传统木刻版画的命脉:刀法,在此消失殆尽,继之而来的,是王绮彪的“墨·板”世界的诞生。

《编号03343》61cm×244cm,2024年

《编号03177》122cm×122cm,2017年

《编号03222》122cm×122cm,2019年

《编号03237》122cm×61cm,2019年

王绮彪的“板象”艺术

王绮彪的“墨·板”世界,“刻·板”世界共同组成他的“板象”艺术,颠覆了长此以往的传统“意在笔先”的创作思维,也实现了主客体的转换,板材、油墨、刻刀成为了主体,王绮彪成为了客体,协助着板材、油墨、刻刀如何更好地呈现自身,过程中,主客体又进行了相互的转化。

王绮彪的“板象”艺术令人过目不忘的,是其震撼人心的精神性和超越性,这源于他保留了古典艺术中的理想主义成分:构图单纯统一,效果恢弘廖阔,意境神圣超拔。但他采用的语言却不是古典主义的,而是典型的现代主义语言:充满臂力和速度的油墨滚动痕迹,深浅油墨渗透到木板纤维中后产生的板材筋络的偾张,力透板背又内敛克制如书法一般的层层雕、剃、刻、凿。这些饱含精神性和超越性的墨痕、板纹、刀刻、木色,既超越了古典艺术对外在世界真实物象的逼真再现,又远离和超越了现代艺术中对个体主观情感、情绪的强调和宣泄,而直达对永恒精神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某种对人类古今中外整体文化的历史观照。他用整体性代替了现代艺术以来的个体表现传统,同时又用人类的整体观照矫正和超越了现代艺术中走到极端的个体表现,从而走上了一条艰难的创作之路。面对王绮彪的“板象”作品,不同的人读出不同的内容和感悟,这与不同的观者面对同一大自然景色的不同反应机制同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千人千面是王绮彪“板象艺术”丰富内涵的外在显现。

事实上,王绮彪的“板象”艺术是要以版画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回应时代课题,创作出既具有鲜明的中国本土特征,同时也是某种开放性的处于当代世界中人类生命的感知和表征方式。尤其在版画这个历史久远的艺术门类自身的发展脉络中,做出了独特探索和性改道。

“中国的”、“国际的”、“基于版画但并非版画”,构成王绮彪“板象艺术”的鲜明特征。

《编号03339》122cm×244cm×8,2024年

《编号03342》61cm×122cm×2,2024年

《编号03337》122cm×244cm×3,2024年

《编号03338》122cm×244cm×5,2024年

《编号03202》122cm×244cm×2,2019年

《编号03335》244cm×122cm×3,2024年

《编号03317》122cm×61cm,2021年

《编号03248》244cm×122cm,2019年

《编号03199》244cm×122cm×3,2019年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王绮彪的“板象”艺术研讨会于当日上午召开。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名誉院长杨飞云,三宝国际陶艺村创始人李见深,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实验雕塑工作室主任程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周博等艺术家、策展人、批评家、艺术机构负责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据悉,本次展览于2024年7月27日至2024年8月15日,在北京云上美术馆油画博物馆展出。

艺术家王绮彪

1974 生于广州

2000-2006任职于广州艺术博物院字画典藏部

教育背景

2009-2012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学术荣誉

2012木刻版画 《像》系列,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

美国、加拿大、香港、北京、上海、广州、宁波等各地私人收藏。

个展

2023《无限的掌纹》翡翠画廊,上海艺仓美术馆

2022《如墨守白》YUAN MUSEUM,北京

2017《编号记:王绮彪1994-2017》 马亚诺空间,北京798艺术区

2016《开端:独一无二的可能》 北京·曲廊院

2014《佛见佛》 北京怡和悦汇画廊

2014《编号321》,布鲁姆画廊,北京798艺术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