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戴耘只言片语

“西方文明体系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其藏品及集中的展出方式是一种为公众提供标本的知识系统。那么唯一性、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自然成为博物馆的特质,就这点而言不论是中国的、欧洲的、还是美国的博物馆都是一样的”。

“做这组作品的创作、制作方式又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从临摹、摹习开始。(如书法的临帖、绘画中的《芥子园画谱》带有作坊化的制作加工等)我尤其喜欢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里古典的优秀雕塑造像作品,由于太喜欢了但又摸不着、买不起、运不回来,(可理解为对时下极具商业目的,资本操作、炒作甚或阴谋的背离及反其道而行之的态度。当然也有对既定博物馆系统的消解和转换)6年前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即砖、水泥,开始了对各种造像的再造”。

“我上大学的西安美院雕塑系,是当时全国各大美院雕塑系里,仅有的一两所开设古代雕塑临摹及传统雕塑外出考察课的院系。西美雕塑系的课程安排使自己对中国传统雕塑逐渐有了较为深入的体悟,其实当年各大美院的教学体系主要都是以西方的教学体系为蓝本,无非是法派或苏派的区别而已。当时我们在课堂上及考察临摹的内容是:麦积山供养人、秦兵马俑头、菩萨像(也叫东方维纳斯)、双林寺金刚头像、云冈石窟浮雕等”。

“当时为我国历史上有这么好的雕塑造像作品深感骄傲和自豪!从雕塑史的角度来讲同学们也都为自己本民族的雕塑语言而感动,纷纷誓言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临摹研习我国优秀的传统雕塑。现在想想自己还真就当真了,一有机会就生根发芽”。

“在国外的博物馆看到体量如此巨大,保存这么完好的雕塑作品时,首先是被震撼了再就是深感遗憾!想想这么好的作品身在他乡何时才能回到他的出生地自己的国家。很自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带自己去碑林博物馆指着昭陵六骏说:这里面有两匹马的原作已不在中国了,被美国人盗走了”。

“我近几年的创作工作就是用现代主义的生产的方式,加工制作相当数量的,用砖和水泥、钢筋为材质、原料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中国、埃及、印度、希腊流散在欧美国家的博物馆或私人藏家那的雕塑造像作品。试图使这些被我‘借用’原本在世界各 地的藏品、造像重新又出现在欧美国家的展馆、博物馆,这些造像与矗立在博物馆内的原作形成一种呼应的在场感。或者是将这些我‘挪用’和‘临摹’作品再次运回埃及、希腊、印度、中国等地的博物馆,使其回归自己的源出地,希望有天能实现这个愿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