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 摄影/罗丽娟
2018年10月27日,精神游牧——赵培智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同天举办学术研讨会。
在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游牧的自由精神表达与地域性的关系;多元文化碰撞的碎片化时代艺术家如何思考;图像时代油画的独特价值等议题展开讨论。邵大箴、水天中、张晓凌、张子康、俞晓夫、尚辉、牛宏宝、彭峰、朱其、高天民、丁宁、孙津、王萌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并讨论发言。
展览现场 摄影/罗丽娟
本次“精神的游牧——赵培智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家近期一些重要作品和早期的代表作品。画展开幕式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主持。中国文联党组、、处李屹,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驻会、秘书长徐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闻立鹏,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水天中,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主编张晓凌,中国油画学会、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张祖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闫振铎,无锡凤凰画材集团董事长陈卫宏等嘉宾参加开幕式。
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驻会、秘书长徐里先生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先生致辞
另外还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新疆画院、新疆师范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参加赵培智作品展开幕式。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著名艺术家:丁一林、李延洲、秦文清、邓平祥、骆根兴、王少伦、孙建平、张立柱、段建伟、李昌菊、孙震生、张俊明、孙浩、陈树东、马琳、陈思源、苗凤池、范晓楠、李学峰、段远文、张延昭、常磊、陈明华、宛少军、宋学智、刘文杰、张新权、张文惠、黄礼攸、李传真、李海林、张欢、李江峰、董雷、常欣、邱雷、周静。
网易、腾讯、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国、中国艺术网、艺讯网、雅昌艺术网等全国数十家媒体也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油画学会、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张祖英先生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现场嘉宾参观了赵培智的作品。
艺术家赵培智现场和大家分享、交流了他的创作脉络和思想内里。可以说,赵培智的艺术探索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其创作本身和社会产生关联,也具有关照现实社会文化的力量。
画展将从10月26日至11月4日结束,普通观众也将从画展中受到启发,从另一个角度去透视、观察和思考我们熟悉的事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韩子勇先生致辞
艺术家赵培智先生致辞
展览信息: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油画学会。协办单位: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 凤凰艺都美术馆。承办单位:江苏凤凰艺都发展有限公司
赵培智艺术简介:
赵培智1971年10月生于新疆,1995年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年,在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新疆油画学会。
中国油画学会艺委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致辞
部分学者的评论:(以下无排序)
水天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赵培智的色彩与其笔触运用,大块面结构和他所表现的新疆的人物,配合得非常好,形成了一种具有个性色彩的整体韵律。过去有些画家已经表现出了相应的形式效果,他们所描绘的新疆题材作品各臻其美,像司徒乔气势的奔放、黄胄寓涵劲健的流丽。而赵培智在作画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凝练的沉厚,一种分量感。它既是文化历史的沉淀,也应该说是他自身性情的表露。
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对于赵培智的艺术,我们从他逐渐形成的绘画语言和表达中窥探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艺术家因不同的知识、经历和成长背景而表现出对现实不同的反应。新疆,实际上已变为情感的寄托,塔吉克形象成为艺术家表达思想的载体,也是艺术探索的承载体。所以赵培智采用的更加朴素、简洁的手法,揭示出画家思想本质的真实。这种真实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向思想的深处,引起人们的共鸣——那是跨越地域,忽略艺术流派和绘画语言的,关于人们思想的内省,从个性表达中呈现出一种人类共通的共性理解。
任传文(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画家无论是从生活的哪个角度出发进尔能转向画面转向表述视觉之中的心灵之境那他一定就是一个好画家,培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从西域的众生相里走来,完成了从艺术语言的发掘到精神指向的表现这样一个过程,他在西域的面相里发现了笔痕,发现了转译与表现的手段,同时也发现了与这些手感上的视觉上的东西相吻合的个人心性的特质,还需要什么呢,一个好的画家的品质和能量培智己经具备齐了。绘画和音乐雕塑建筑舞蹈戏剧等人类的艺术一样,艺术家要做的不外乎就是发现内容与形式并将其顺滑结合的问题,关键最终还是要从人的感观世界出发走向人的精神世界的表现,这也许才是艺术存在于人类世界的价值与功用所在,如今,当众多的人们还在为那些语言层面的所谓写实和写意抽象与表现讨论个喋喋不休的时候,培智已经驾着自己装得满满油彩的绘画之车开足马力甩开众人独自前往远方去了,细看过培智的画,我是有理由深信培智正在他独自前行的路上边走边唱没事偷着乐呢。
尚辉(《美术》杂志社长):赵培智对人物塑形进行简约化管理的趋势。的确,在《塞下曲——紫秋阳》之后,那些众多塔吉克群体人物的处理,几乎都被概括为几大面、几大色块,现场色调的条件光色被逐渐滤除,群体人物的前后关系被冷暖色相、黑白色度所替代。画家着迷于究竟是哪些冷暖色相的比对更具有塔吉克民族服饰的特征、更具有画面表达的色彩意味。这里,离物象原有的色彩关系很远,而离色彩之间美妙而和谐的关系却很近。而且,在《塞上曲——昨夜风》《塞上曲——长日歌》《春眠》《劳动的人》和《沉默的男人》等画作中,画家已开始从暖灰色系的早期色彩运用而跨越到相对明亮、相对多变的暖色系、冷色系的调性探索,从而使他的画面也逐渐明快起来,尽管他一直以灰褐色作为画面的基色并以此追求稳健、厚实、质朴的色彩高贵感。尤其是近年创作的三五个人组成的局部化的小型画作,更凸显了其在简约形象之中以整体性色块而呈现的笔触表现张力。像《母与子》《暖春》《黄昏》《醉歌》《闻秋声》《节日里的人》《望春图》和《沉默的大多数之三》《沉默的大多数之六》等作品,已把人物之间的局部组合与画面四边有机地构成一个平面结构整体,深褐与暖灰构成了画面色彩的两极,其中夹杂的砖红、果绿、灰蓝等已形成画家相对固定的色彩搭配体系,而画作拨动人心的除了这些简约的形、微妙的色,还有就是他始终如一的刚健有力的大笔刷笔触,这些笔触显然更具控制力、更具玄妙的笔韵。
杨参军(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培智的油画作品常给观者强烈的视觉震撼。原因有三:其一是他画的尺寸,他常作大画,这些3米以上的幅面在展览会中总让人过目难忘。其二,这些以新疆人为主题的群像总是充满着整幅画面,除了画面上方空灵的背景,画面人物动态在结构色彩和笔触的翻卷中产生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出他绘画语言本身的张力。其三,基于对新疆人形象的深刻体味,他能在用大刷子的信笔涂抹中刻画出新疆汉子面部特有的生动而细微的变化,呈现出他高度概括的能力和写意的画风。
代大权(清华美术学院教授):“真”永远排在“善”和“美”之前是有道理的。许多人不习惯这样的裸露,实际上是不习惯直面真实,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蜕变,付出最多、最痛的就是“真”,老赵一点点捡拾回来,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他心里一直有数。我还喜欢老赵能迅速掠过外形特征的去挖掘表现对象的内在人性,无论什么地域或哪些族群,能繁衍不息的一定占有人性上的至高点,最感人的也正是这至高点,穿越过文化、语言、形貌、服饰,甚至古今中外而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我不知道西方的油画和东方的油画有没有心无芥蒂握手言欢的那天,中国人被白马非马的名实之辩折腾得太久,甚至以为外国人也在想这些糟心事。读老赵的画你会发现,无论中外,好的画家都不太在意这种事,而只在意表现的深刻,只在意人性的真切,只在意自己的画是否可读、耐读。关键还是画家的深浅决定了画作的时空,没有内心深处的亲爱,笔下就不可能有感人至深的形象;没有对人性深刻的揣摩,画就不可能长命百岁。
郭北平(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看赵培智笔下的塔什库尔干,观者都能体验到一种心灵的触动,这种触动来源于他笔下的形象,其中包括了人物造型的提炼、画面结构的经营和色彩笔触的控制等等。尤其得益于他对世俗生活的深入思考和理解,浪漫平实的趣味中略带几分沉重,原本的风情油画在他的笔下转化成了人性的叹息。比起那些无限放大范畴的“点子艺术”,比起那些要依赖哲学解读的“猜猜看”,培智的画当属于有传统根系的艺术探索,他是在约定俗成的视觉经验里开拓空间,寻找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培智的画是写实的,却没有与照片争功的痕迹,更没有取悦世俗的美图秀秀。培智的画是新鲜的,但没有故作惊人的噱头和斧痕,这得益于他强大的写实基本功和对底线的坚守,也得益于他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深刻理解。
赵培智部分作品欣赏:
《白夜》150-300cm 丙烯油彩 2018年
《沉默的大多数之六》100-100cm2018年丙烯、油彩
《沉默的大多数之三》100-80cm 2017年
《沉默的大多数之五》100-80cm 2017年
《沉默的人》110-140cm2017年,丙烯油彩
《矿工》50-65cm2011年油彩
《劳动的人》150-300cm 丙烯油彩 2018年
《面孔18》30-30cm 2017年
《面孔23》30-30cm 2017年
《母与子》80-丙烯、油彩80cm 2014年
《塔布塔尔的女人》150-150cm 丙烯油彩 2018年
《朋友》100-100cm丙烯油彩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