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峰马克龙遇到了性冷淡期的中国当代艺术


青年批评家陈晓峰

巨婴国的中国当代艺术“接盘侠”在哪里?

从市场交易地理上看,可能开始转移到上海,或者真正形成帝都与魔都的双轨制格局。

从生态发展上看,可能在二三线城市,深圳、广州、南京、武汉、成都、长沙、厦门,甚至宁夏都有了感知。

北京,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本营场面如何?

宋庄,以及被拆迁的黑桥等众多艺术家早些年还可以打游击的地方,就像“性冷淡”一样对待艺术家群体。

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沦陷在意识形态表述的左右手里,左手是意识形态的所谓红线,右手又是城市艺术文化的地标,文化创新的风向标。

马克龙还是恰到时间节点的,赶上了处于“性冷淡期”的中国当代艺术。

大概也只有“性冷淡”才能重新塑造各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新认知坐标在哪里?

我还是把马克龙的这次798接见中国当代艺术家之行,刻意的解读为信号的一种新认知。

马克龙给艺术界打了一剂鸡血,因为代表最新的国际力量一剂角度来审视“性冷淡期”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也同时完成了一种坐标的认知。

目前没有这样同级别的力量来给中国当代艺术做最大的宣传广告支持了。

面临深刻变革的,不只是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一定还有我们对艺术文化创新的认知,虽然在这个领域我们进化的比较缓慢,以及迟钝。

这个社会连接的是什么?呈现的又是什么?比如,一个暴发户,在酒后可以骂骂咧咧,出言不逊,这就是无比现实的硬度。

盛产商人的国内背后,却是满地的文化苍凉:

1月18日马云在阿里巴巴内网发布了自己的新年计划,他把“唱KTV还是学画画”当做自己想要找到的“真正喜欢的艺术兴趣活动”;再有他要多读书,几乎看100本书(或者100部好电影、好电视剧)。

因为金钱足以把国人的人性抽离。

又比如,一个艺考生要经历多少噩梦般考前美术培训的摧残,才能拥有一个资格。

默认游戏规则足以把下一代人性扭曲。

在文化上没有抵抗,因此,也限制多少人青春才华的美梦,终究对社会报以最深切的失望,以及太多无聊释放出来的破坏力,别低估。

而中国当代艺术只是在表达某种现实,只是在文化艺术感知方面让人听到内心真实的表达社会的渴望而已。而这一切在越界背后,又是一种怎样的社会抵达?

从文化艺术上看,如果对个体没有感应的社会,终将不是一个好的社会模式。

如果制度在人性最深处抛弃了个体,这是多么悲惨的境地,以及集体无知的绝望?

在这个程度上来理解,两个男人的拥抱,你就会知道拥抱不是一个表演的动作,而是关联到一个领域的故事。

艺术家黄锐和马克龙在798不分性别的拥抱,我几乎热泪直下三千尺。

这是多么复杂的一抱,直接而又那么热辣的隐喻当下艺术状态的一切。

在的现实面前,我不想对此展开解读。

马克龙798此行,大的层面上可以解读为文化价值观的输出,以及为即将在上海落地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先行造势。

从积极的层面上看,“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国际上认可的中国文化活跃的一种有力元素。这点完全可以比拟特普朗在故宫畅音阁欣赏的京剧表演一样,都同样可以表达一个渴望在国际舞台塑造开放形象国家现代与古老文化的表述状态。

在这个本质上看,京剧和中国当代艺术是无法厚此非彼。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里似乎,京剧的光芒就可以一手遮天,而中国当代艺术好像是后娘生的,我一直是不认同这种说法的。

文化没有老干妈,也没有后娘,只有时空的先后。

先有京剧,后有中国当代艺术,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社会现实环境,一点都不会比京剧产生的现实空间简单。

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切换能力太弱,太犹豫,太制度化,以及归根到底太人为化。

因此一代又一代人本来可以忠实自己内心,用于叛逆的“芳华”被无情的切割,被雨打风吹去,从而成全了广场舞的集体最后麻木的社会景观。

换句话说,恰恰现实土壤太复杂了,应该是更需要一种活跃的,具有批判的艺术表达形态与之连接,才能产生更伟大的艺术。

而显然,我们是在破坏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京剧的可能啊?呵呵呵,在你都懂的环境里,请允许我们如此连接京剧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

在文化表达上只是谁更有精确度的连接现实文化批判的能力,对应的无疑中国当代艺术在现实感知上,它才是跨越时空而来的产物,而绝对不是京剧剩下的表演功能。

但这里有一个怪兽认知,中国当代艺术是负能量的,不积极的,不向上的,这是神马年代了啊,还有这种粗线条的一刀切?

一听有关方面跟我说中国当代艺术是负面的效应,我就头疼,在巨大的社会现实面前,何为负面效应?

因此,除了时间,空间(当下的社会现实空间),中国当代艺术还要应对的是,一些人的作恶。

何人为中国当代艺术个体积极的表现力、以及所波及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负责了?

有关方面应该彻底的反思,在刻意营造文化繁荣的荣光新时代,如果扼杀,以及无法给中国当代艺术提供更宽容的环境,那么才是对文化的真正负能量。

区别在哪?当代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性的,更具有当下时代鲜活的表达力。而京剧是文化的瑰宝,但只是资源的呈现和表演性,而无法替代当下的文化表达形式。我不知道有关方面听明白我这种表述吗?

再补一句,不是在文化上推行保守的东西,就可以换取稳定的环境,而是要换更符合人性的文化元素,才能让人们在文化自信当中活得更有尊严,以及满足感。

(2)

马克龙类型的国际友人,完全可以被视为第三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救星”。

迭代版本的“国际救星”,无论从生态,以及文化艺术生态当中都可以视为典型的样本。

第一代国际救星们还是从个人的收藏与爱好视角,以及对中国文化的某种热枕,而推动了中国当代艺术走过萌芽阶段。比如美国罗伯特,荷兰人戴汉志等。

第二代以尤伦斯艺术中心为阵地的平台,以敏感的商业触觉,将中国当代艺术盘整、运营,再回炉到国内实现了艺术投资的超级红利。

而马克龙此次出人意外的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很大信号值得释放:

中国当代艺术实际上面临一场深不可测的“顶部危机”:

一是国内好像永远是特殊时期的社会文化范围所造成的人工紧张局面;

二是国际藏家的抛仓行为;

三是国内市场激活和连接的要素还不充分;

四是资本市场借道进场的方式不多;

五是永远叫不醒的假装睡着的人,对于当代艺术的“大众苏醒”,那些传统的既得利益者们就不可能主动苏醒过来。

中国当代艺术在很大层面无法触及社会共识的“认知”,是因为助推这种类型的当下文化氛围被人为保守的切割,从而无法在当下用更活跃的艺术形态去激荡这一代人思想以及更有能量的艺术呈现形式,从而造成“脱节”。

新艺术在每个关键时期,国际化的力量助推尤其关键。由于自身文化的认知问题,常常无法判断到新艺术的历史价值,而国际力量往往扮演蜘蛛侠的角色,一定程度会让有关方面在更严肃的文化意识形态布局当中有所思考。

当然这只是我的意淫。对积极的艺术行为,有关方面可以掩耳盗铃般的做到完美的视而不见。

他们宁愿塑造伪传统利益共同体,那些与文化能量无益的僵尸级神话。

当代艺术在中国没有或无法持续的塑造一种公众的“认知”,但不代表国际社会。

马克龙与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本次展示,足以显示当代艺术的活力与浓度,以及国际化共同的语言,这对于那些试图通过传统,复制化的艺术覆盖中国当代艺术光芒以及改造社会理想的艺术既得利益集团近期最好的一次掌嘴。

这些年并没有足够多的渠道把当代艺术所做的社会文化活跃性要素的一部分传递出去,以致于在市场危机时刻,更多力量借着传统的文化意识形态问题来一刀切。

但造化弄人,把中国当代艺术架构起能跳舞的舞台是幕后的国际推手们。

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了解当代艺术的表达、表现形式、思想的对话方式等等。

关注鲜活的、有态度的、当下连接的艺术形式是国际艺术通用的语言。了解艺术观念潮流动向的马克龙当然知道当代艺术之于中国的社会创新文化价值。

于是,马克龙巧妙的在北京通过文化外交的方式展示了法国对于先锋艺术的态度。甚至,拥抱了危机时刻的艺术拆迁户黄锐。

每此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以及文化坐标处境时,

我都会涌现出:

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现实面前,

京剧和中国当代艺术谁表达的更真切一些呢?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