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窑变的理解是,它既包含了永恒的痛苦,也蕴含着永恒的魅力。人类追求变化和稳定之间这两个极端,是一种矛盾又相辅相成的情感体验。在陶瓷工艺中,窑变正是这种矛盾体现的一种形式。当我们将釉料置于高温下烧制时,不知不觉中便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决定了最终产出的色彩和风格。
窑变这一过程充满了不可预测性,每一次尝试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候是悲哀,有时候是惊喜。这背后隐藏着多重因素:空气湿度、温度、生坯水分、施釉方式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使得控制和把握变得困难无比。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被这个过程中的未知所吸引。每当我们站在那红热的窑炉前,期待着那些颜色釉在火焰中如何流动,如何转化,最终呈现出怎样的色彩,那份耐心与期待,就是对“变”的渴望。它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享受,是人性的双面刃。
总结来说,虽然想要通过精确控制达到理想效果,但实际上成功率很低。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既爱又恨窑变——因为它既给予痛苦,又提供魅力。而作为一名陶瓷工匠,我更倾向于接受这种不可预测性,让“窑变”成为一种永恒的情感体验,而不是可控的一个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