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无派各领中国美术报官网探究名家艺术与市场行情的人物故事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是近代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个风格流派。它代表了一批力图摆脱旧格、冲破传统蕃篱的海上画人,借鉴吸收外来的艺术,标新立异,开拓了海派新画风。

海上画派诞生于19世纪中后叶。那时,上海即是西方殖民者渗透中国的桥头堡,又是中西方文明的交融点。鸦片战争后,由于“五口通商”,上海成为国内最大的通商口岸,人称“十里洋场”。于是,全国各地画坛高手纷纷云集沪上,画家之多为全国之冠。这些画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破格创新,流派自由,并形成了一股艺术潮流。

先驱性代表人物为“一赵”(赵之谦)、“二熊”(朱熊、张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四大家”(任伯年、蒲作英、虚谷、吴昌硕),还有胡公寿、吴友如、吴庆云、黄宾虹、钱慧安等。这100多年来,“海派无派”的特点依然显著: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如程十发所说:“我国书法和绘事,从未有过一种独裁式或专制式的‘正宗’。”每位名家的作品都充满了个人特色,不同的人物塑造了不同的艺术世界。

除了这一点,“海校无校”的市场行情也非常丰富。在20世纪初期到50年代末期,大部分老一辈名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十分昂贵,如陶冷月、高逸飞等人的润格甚至被认为超过了金银财宝。而到了90年代,这些名家的作品在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更是令人瞩目,如潘天寿《春塘水暖》以660万元成交,而张大千《山水·墨色》则达到1.45亿人民币,是当时拍卖史上的最高价之一。

然而,即使如此,一些不幸的是,只能靠卖出少数珍品来养家糊口,而一些藏家们则通过收购这些作品来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气息。但对于那些真正热爱并致力于这门艺术的人来说,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们将自己的灵魂和创造力的火花注入到这块土地,让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