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市场现两大趋势:一是藏家追求大师作品,二是收藏者倾向于返璞归真民间艺人作品。鉴别价值需考虑历史地位、稀有程度和是否存世量。改革开放前普遍低价,如今炒作至令人咂舌,但伴随造假行为增加,初入界的买家望而却步。无权威鉴定机构,无国家认可专家,练就“火眼金睛”或请教高手外无他法。
很多收藏家选择依据普遍认为好的东西,而非个人的感受,更看重名气与时髦性,而非独特性与精美性,因此出现仿品窘迫情况。然而,艺术家的名字虽然增值壶,但品质更重要,不应仅靠耳朵欣赏视觉作品,只凭名气不应鉴定品质。
要区分真伪,可以从泥料、器型、做工、神韵签名章款等方面全面衡量,并且熟悉某些防伪标记。此外,由于造假难以完全模仿,每个方面都能发现差异。一把紫砂壶传承有序制作出处,可判断其质量。而评判造型没有特定标准,只需生活的眼光去欣赏整体和谐及舒服视觉美感。
实际上购买紫砂壶应当“跟着感觉走”,如果喜欢价格合适则买,不喜欢则不买。不在乎作者身份,只关心壶本身,这是一种真正欣赏艺术态度。如果单纯照名字去买,则心情不会舒畅,因为只能把握内因,即决定要素的内在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