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那些古老的岁月,明代天启、崇祯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个时代,朝廷动荡不安,国力衰退,使得官窑的生产活动大受影响。结果是,那些带有帝王年号款的官窑瓷器变得异常稀少。而民间则因而获得发展空间,民窑规模迅速扩张,其产品质量也随之提升。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然是中国瓷器外销最为繁荣的时候。在T·澳尔克所著《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1602年至1682年的80年里,只要荷兰人就运出了超过1600万件中国的美丽瓷器。这批货物不仅销往本土,还被出口到欧洲各国和美国,为当时收藏家们提供了许多宝贵收藏品。
那时候,最受欢迎的是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器,它们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色彩深受人们喜爱。此外,还有一些釉上红、绿、黑三彩色的奇迹,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这些作品不仅限于亚洲,而且遍布亚非欧美,每一处都能见证着中国陶瓷艺术对世界文化传播的一份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