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捂灰”,其实是一种艺术与化学的巧妙融合。在这过程中,烧制工艺并非决定了壶体的颜色,而是通过一种独特的氧化还原反应,赋予了它深邃而又独特的黛色。这种技艺,如同现代紫砂名家人名录中的王国新所传承的手法,在《传炉捂灰》中精心雕琢,每一滴泥土都蕴含着对色彩和质感的一种微妙操控。
据了解,这种技艺依赖于铁元素在不同的氧化状态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变化。初期烧成时,在有氧环境中,铁元素与氧发生反应产生氧化铁,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球之红;然而,当再次放入陶钵内,用木炭粉填充,并在低温缺氧条件下进行第二次烧制时,铁元素与碳发生反应,将原本明亮鲜艳的地球之红转变为柔和、细腻、如墨般深沉的地球之青——这种奥秘,只需略知点数即可洞悉其中缘故。
此外,对于选择使用哪种类型的泥料进行捂灰也颇具讲究,不是所有泥料都适宜接受这一高超技艺。朱泥虽美,但其结晶度高,使得成功率极低;而那些质地粗糙、结构松散的段泥类,则更难以达成理想效果。而对于那些经过精心挑选、高质量且天然含有较高级别金属离子的底槽青泥,则能够在“捂灰”后展现出黑里透青、青中泛蓝的情景,为茶香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韵味。
综上所述,“捂灰”不仅是一种烧成工艺,更是一门需要极高技术和对材料微妙掌握的大师级手法,是现代紫砂艺术中的一个独树一帜之作,也正因此,它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收藏家和茶友们欢迎与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