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象征着刚直、坚毅的高尚气节,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它的君子品性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紫砂泥在质感上有特殊的表现力,可以超写实地呈现出木、石、蔬果花卉等不同肌理的材质效果,这些质感的效果,其他陶瓷原料难以达到。这使得松树意象,在紫砂上的表现尤为出彩,不仅鳞骨肌理精微写实,其高洁、刚毅的风骨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你知道这松干,龙鳞斑驳的肌理,是如何制作出来吗?
该壶具备劲松的气度,梅竹情操。造型通体作松树桩形,树皮剥落之处,斑驳嶙峋,壶流与把手以松树枝巧塑而成。枝干、树瘿刻划精细入微,使自然生趣浸润其中。盖以松树枝作钮,与壶腹浑然一体。壶身一面夹塑青竹,一面夹塑老梅,以此营造一种清新雅致的大气氛围。
制作技法分三个层次推上薄片泥,其中第三层更小一点,将周围感觉要自然活泼,如同顺势天成般,没有太死太规矩的地方。而泥料应用一般可以内外两层有所区别,让作品更加俏色宜观。
接下来,用贴竹叶尖刀切出的小枝条,用水粘贴到 松干 的枝梗上。在艺术家的笔下,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和动态。
一把嶙峋斑驳的 松桩 壶,无论是普通还是精工艺品,都需要长时间来制作,因此保湿技术至关重要。一种传统方法就是使用套缸,将紫砂坯体保持在一定温度下,并且通过适当的人工控制保持湿度,这样就能保证作品在长时间加工过程中不会因为过于干燥而受损。
对于一些艺术家来说,如果发现壶坯有些发干,就会用小喷水壶将水雾喷洒到它身上。但是,有些专家则会采用另一种方法,把壶坯放进套缸里,并且旁边放置一块湿泥,让湿泥散发出的潮气和套缸底部漫溢上来的水汽共同作用,以缓解乾燥状况。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确保最终产品不仅美观,而且结构也非常坚固耐用。
这样的作品,不仅考验了艺术家的技艺,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艺术追求的一种深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一次提升,最终形成了一件独特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