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声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干干巴巴的,麻麻赖赖的,一点都不圆润,盘他!”这句话后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不够完美,不够精致。无论是啥,都可以用这句话来调侃。甚至连猴子都学会了这个梗:“猴子:这大脑壳挺亮,盘他!盘他!”
此外,还有贾玲、吴和胖虎,他们也曾被戏称为“可盘之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能够被“盘”的对象,只要喜欢,就可以随意地“盘”掉。
紫砂行业中,也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叹的事。一辆奔驰车换了一把紫砂壶。这件事让人联想到著名藏家黄正雄先生讲述的一段往事。在90年代,他去参加了高雄的一个展览,那里展示的是顾景舟师生的作品。当时,有个大佬刘某听说台北将举办一个关于壶艺泰斗顾景舟师生的展览,便开了一辆豪华轿车去参观。他一看到顾景舟的作品,就意识到自己虽然富有,却没有一件真正值钱的收藏品。
正巧,在现场有一位收藏家手持着一把已经得到顾景舟权威鉴定的茶壶。刘某决定,将他的奔驰换取那把紫砂壶。这次交易当即成功,刘双手拿起新的收藏品,如同得到了宝贵礼物般喜悦满怀地回到了高雄。
这个故事很快就在圈内传开,被视为一种美谈。而对于如何通过日常泡茶来打磨出包浆,这需要遵循一些特定的法则:
法则之一:茶汤在泡茶过程中附着在壶表上,并且经过时间积累形成包浆效果,每次泡完后清理晾干擦拭,以慢慢形成温润颗粒感。
法则之二:饮茶间隙,用干净的手摩挲玩弄紫砂壶,在其留下独特印迹,但双手必须清洁,无油汗方能适宜。
法则之三:包浆过程融入时间与情感打磨,需耐心细心养护;同时放松身心以享受泡茶过程,从而达到“人养壶 壶养人”的境界。
然而,要注意的是,“包浆”并非易事,一些错误的方法可能导致结果不佳,比如直接倒水未擦拭,即便长时间也难以获得好的效果,最终可能破坏紫砂壶的自然状态,因此正确方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