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亦称五色土,其颜色之丰富足以见得。然而,这种泥土在烧制后,其基本色彩仅有米黄、红、紫三种,并对应着本山绿泥、朱泥、紫泥三种类型。原矿中的金属氧化物是导致烧成后的颜色变化的关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铁锈。正是由于铁锈含量的差异,本山绿泥、朱泥和紫泥才展现出了各自独特的颜色。
需要指出的是,即便是一样的紫砂土,烧制温度和气氛不同,也会使其颜色的深浅发生变化。这主要因为随着温度升高以及烧制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程度的不同,总体趋势是三氧化二铁逐渐减少,而二氧化亚铁则增加,不同反应结果呈现不同的颜色:前者呈现红褐色的光芒,而后者则显露出黑暗面;而最终成品所呈现出的颜色,是这两者的综合体验所赋予的独特外观。
具体来说:
铁含量低于0.8%时,表现在白色的纯净。
当含量达到1.3%时,便显露出淡淡的灰纹。
铁分达到2.7%,就能看到微妙的温暖光泽。
5.5%时,则勾勒出淡淡的一抹红润。
在8.5%以上,可以欣赏到鲜明的大胆红耀。
最高峰值11.5%及以上,则映射出深邃且神秘的地球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