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记长大后才知道此壶中藏着的万足金也是暗藏了僧帽的玄机难道不应该早些发现吗

在莲花的紫瓯中,虚冠映照出佛心的深邃。汪寅仙老师曾以这样的辞藻赞叹一款壶:“顾老对此壶的精雕细琢,工艺之精湛可见于壶身内外。丰富的线条变化和恰当的比例,使得壶体既有节奏感,又显得端庄雅致。尤其是莲花瓣的设计与角度,让人仿佛看到一朵即将绽放的莲花。此外,壶嘴与壶把大小粗细与整体协调无间,而高耸而有序的地层次使得整个作品更添几分尊贵。”这便是顾景舟先生超越前人的精神之作——僧帽壶。

“僧帽”这个名字源自出家人的头饰,是佛教文化中的一种圣洁象征。而“僧帽壶”,不仅传承了这种文化,也融合了紫砂器制作技艺,将元代至清朝时期流行于瓷器中的器型移植到了紫砂领域,从而开启了这一独特艺术形式。

紫砂僧帽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古代最早出现的大型;第二类为明代李茂林款式;第三类则是时大彬款式,这也是后来所谓的一绝。在这些作品中,每一个部分都经过精心设计,无论是在手工技艺上还是在造型理解上,都展现出了极高水平。

从时大彬到今天,僧帽壶一直是紫砂传统工艺中的代表作之一,它们不仅需要扎实的手工基础,还要求对泥片干湿度有一定的把握,以免在成型过程中发生裂变。此外,对造型理解和领悟同样重要,要避免由严谨规矩带来的刻板,同时也要避免失去骨骼精神。

然而顾景舟仿制时大彬款式的僧帽 壶,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制工如此精细,以至于轮廓端正、形似古器,并赋予新气象。这件“矮 僧帽 壶”的轮廓清晰锋芒内敛,每个部分衔接自然贴切、立面挺刮,有节奏紧凑浑然一体。底面落款“生莲居,大彬”,刀法犀利书法遒劲,在表达了一位老一辈紫砂大师良苦用心的情怀。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僧帽 壸,他们之间虽然存在风格上的差异,但共同点在于每一种都是中国民族文化璀璨美学的一部分,也折射出了中国佛教文化和历史文明匠人情怀。此外,不同风格的小小差异,或许源于不同的设计理念,更展示了丰富美感。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