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明嘉靖至万历年间,宜兴紫砂艺术界有一个名叫时大彬的艺人,他以“少山”为号,是时鹏之子。时大彬继承并发展了他父亲留下的紫砂壶茗壶制作技艺,技艺日臻成熟。在他的手中,茗壶不仅仅是一种容器,它们是艺术与工艺的完美结合。他对造型、配泥、各种技法以及镌铭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每一件作品都是他深厚功力和无尽创意的结晶。
传世珍品遍布于他的作品之中,有圆润如玉的圆壶,有六面相接如谜题般复杂的地形三足壶,有提起便轻如鸿毛的小提梁壶,还有书卷扁平如同古代文献一般厚重而精致的书扁壶,以及僧帽般宽敞而神秘的大口印包壶,葵花般鲜艳欲滴的小开光方壶,每一种式样都独具匠心,被誉为紫砂艺术正宗。他的门下弟子多是当时社会上知名的手工艺人,他们学习于其身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后来的紫砂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