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总是把玉器视作吉祥和美好的象征,青瓷正是在追求那种晶莹剔透、清澈见底的玉石效果。它的釉色既有如冰似玉,又有温润如玉之美,被誉为“冰山翡翠”。优雅的青瓷作品,不仅拥有翡翠般的秀丽,还有碧玉般的光泽。它们不仅具有紫口铁足和开片釉面的独特风格,而且以古朴而优雅、端庄而秀丽、沉重大方的造型著称。
青瓷的色调,是由胎体中铁含量、釉层厚薄以及烧制环境和窑位等工艺因素决定。通过复杂工序制作出的釉色呈现出一种青碧色的光泽,与真实的翠玉相媲美,因此常被形容为千峰翠绿。这使得这种艺术上对装饰陶器作用达到了一种高水平。
由于施有一层乳浊性厚重釉面,口沿处釉层较薄,便露出一抹浅紫色的颜色,而底部无釉处则显露出胎体本身深邃的一面。这与青铜器相结合,不仅能衬托出其自身美,还能赋予产品一种挺拔而秀丽的手感。在口沿处,由于 釉层较薄,泛出了灰黑带着微妙紫意,而足部没有釉的地方,则呈现出铁褐色的质地,这便是所谓“紫口铁足”的特点。
据说,“紫口铁足”在宋代哥窑中的特色之一,它给人以稳重且朴实无华的情感。“紫口铁足”的形成,是因为其胎骨含有的金属元素较多,在还原气氛下,底部部分露出黑色,就叫做“铁足”,同时,一圈薄皮在嘴边泛起了淡淡灰紫,所以称作“紫口”。
青瓷以其精致的地形设计和丰富多彩的地纹著称,其造型形式繁多,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原始设计,有些则巧妙地加入装饰,但每一种都像是画龙点睛一样完美。在造型方面,无论是端庄大方还是流畅简洁,都展现了刀法洗练的手法,使得器物既古朴又现代,同时充满变化与多样性。此外,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工艺上的要求,再加上文化传承,从商周时期开始,将陶器和铜器融合在一起,并逐渐发展成为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那样。
至于装饰方面,则采用前代刻印技巧,并创新的运用开片技术以及“紫口铁足”等手段,以此来打造碎纹艺术 釉,使得 青瓷 的艺术效果更加突显。经过千年的考验,最终这些精湛的大师级作品获得了国内外极高评价,被誉为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的瑰宝,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世界各地传播并影响了众多国家与地区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