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彦涵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的日子。记得参加先生安葬仪式的那年,仿佛就在不久前似的。这回,李军(彦涵先生儿媳)打来电话,让我多少还要再写几句为了这个“百年的纪念”,我不“打磕奔儿”地答应了。以往凡彦涵先生的事,总是李军张罗,通知到我帮忙的时候,我必响应。
回想起三十一年前的1985年,我们十位前美院毕业的老同学办了个《半截子美展》,座谈会请了彦涵和郁风几位先生。那天,他们说了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肺腑之言”,总的印象是说了艺术的本质和怎样做艺术,并激励我们勤力创作,以弥补荒唐度过的十年时光。当然,也流露了对“商业化”损毁艺术和摧残艺术家的愤懑。
作为后辈,我们没有他们那样的艺术觉悟、经验,甚至还有因艺术而承受的精神磨难的痕迹。彦涵先生是延安“熔炉”里练就的,他能在某些地方肯定我们,我们备受鼓舞,而且觉得自己还是在“艺术之路”上走着——实际上,在只有我们自己的时候,一直胆怯得像做了“贼”一般。
展览过后,我去看望先生,那时他还在银锭桥南的美协宿舍大院里住。先生似乎在“座谈”时言犹未尽,见到我仍相谈甚欢。如今还记得的是他的这一段话:“画画的人天天翻找‘新闻头条’,围绕着‘重大题材’创作,结果就像北京的大街,不走长安街,就走烟袋斜街,都拥挤在一起踩脚面。这种创作,一千个人一个样,一万个人还是一个样,没有独创,没有‘百花齐放’,又何谈文化艺术繁荣呢?”
去年,我给东海少儿版画画册写了一篇序,那是一次特别的情感体验。我被邀请为这本书撰写序言,因为它与我的生活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当初,当我决定成为一名版画家时,这正是我追求理想、坚持信念的一部分。我知道,无论未来如何变化,这份热爱与坚持都会是我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回到今天,与李军之间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在过去,他曾经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动人的乐章,而现在,他已经静悄悄地离开人世,但他的精神却依然活跃于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他所留下的每一幅作品,每一句话,都像是闪烁着永恒光芒的小灯塔,为那些渴望探索自我的灵魂指引方向,为那些勇敢追求梦想的心灵提供力量。
站在中国书画官方网站上,我仿佛能听到远方传来的那个时代的声音,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牺牲、同时也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的地方。那是一个需要勇气去面对现实,同时又需要智慧去超越现实的地方。而且,在那里,有一个人,他就是我们的教父——彦涵老师。在他眼中,只有真诚、忠诚和勇敢才能真正构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可以让人变得更加强大,更能够抵御外界世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当你浏览中国书画官方网站,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作品,你是否也感觉到了那份古典与现代交织的情怀?你是否也被那些简单而深刻的话语所触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继续你的旅程,因为这里还有很多等待你的故事,还有更多关于艺人的传奇等待你发现。你可以找到许多关于版画家的文章,其中一些甚至讲述的是来自不同年代但同样值得尊敬的人物,他们或许不会出现在网页或者搜索结果,但他们确实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笔,即使时间流转,也无法抹杀他们留给我们的影响。
所以,当你站在这个平台上,用你的双手点开不同的链接,你会看到许多不同的故事,每个故事背后都有一段丰富多彩的人生历程。如果这些人物能够说话,他们将告诉你,他们并非只是一群普通人,而是一群拥有卓越才华、坚定信念以及无畏挑战精神的人们。而且,在你们阅读这些文字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尽管时代变迁,但这种对于真善美追求的心态,却始终如一地存在于每一个真正关心文艺事业的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