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早报:民营美术馆热潮后的冷思考,幕后故事渐渐浮出水面。
"这是为前几年过热增长的补课。" 或许,这种“冷静”的喘息机会,为民营美术馆行业带来的是一次回望,一场洗牌。
现象·“民”风渐起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伫立在西湖南畔的青灰色小楼,门口石坊上是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的“恒庐”两字,和整幢建筑一道透着江南的秀气,这就是恒庐美术馆。2002年6月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成为他创办民营美术馆的起点。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达到美术馆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同的馆因不同机缘成立。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美術館。1998年,由企业创办的沈阳东宇、天津泰达和成都上河接连成立宣告了我国有了 民營化之路,但这些3家最终都因各种问题停館。至2002年,北京今日、上海证大现代艺术博物院、南京四方等相继成立。2007前后,在市场繁荣催生的热效应中,大批画廊高调挂牌为博物院、艺术中心等建館热登峰造极。在此期间很多原本打着画廊招牌经营机构也高调挂牌为博物院或艺术中心等。这段时间许多原先只是想做画廊的人,也开始梦想成为一个拥有自己的展览空间的大型文化实体。
2010年的市场却如波浪般向前推进至顶端,然后似乎开始缓慢退去。当时正处于经济生态中的一环,上行波动结束之后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个调整期。这一调整让人感受到一种紧迫感,即便是在过去数年的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功,也不免产生了一种对未来的忧虑——是否能够持续下去?
对于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认为这是必然发生的一个过程,因为他们相信,只要保持独立与纯粹,就能保证其存在价值。而另一些则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他们坚信只要能找到合适的手段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无论如何,从这个角度看待,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重塑自我的时候,是给那些愿意探索新道路的人提供了一个试金石。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现在正在努力寻找新的路径进行转变已经意识到重要性的每个观察者来说,没有什么比不断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如果我们从历史看,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哪个时代,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挑战,并且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道路。而今天,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勇敢地迈出一步,用我们的眼光去描绘未来,而不是被过去所限制。在这个意义上,或许这就是一种新的希望,它指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广阔和多彩的地平线,不仅是对于每个单独的事物,更是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生活的一次全面的复兴与再启航。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当前的情况,比如说某些地方政府对这些项目进行扶持,以及资本介入的问题。这一切都在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使得有些人感到不安,有些则感到既兴奋又困惑。但即使如此,无论当下的形势如何变化,都有一件事情是不变的话,那就是人类永远追求完善自我与提升社会文明生活水平的情操不会改变。不管未来将会怎样,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迎接那份充满期待但又充满挑战的情景,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多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