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史上,hi艺术中心无疑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2002年成立至今,hi艺术中心一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坚定的信念,为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然而,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冷静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曾经风起云涌的小众美术馆开始出现了生存压力。这不仅是因为资金链断裂,更是一种对传统运作模式深刻反思的结果。
"这是为前几年过热增长的补课。”席挺军这样说,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在他看来,这段时间对于行业来说是一个“洗牌”的过程。一方面,是对那些缺乏可持续经营机制、依赖单一商业模式的小型美术馆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也为那些能够适应新时代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方式的小众美术馆提供了机会。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伫立在西湖南畔的小楼,就是恒庐美术馆。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民营美術館,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恒庐”两字,与整幢建筑一道透着江南的秀气。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当时他成为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術館运营者之一。他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術館达到总量三分之一,不同の馆因不同機缘成立。1991年,炎黄藝術館正式成立,這是我國第一家民營藝術館。但也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停業,如沈阳东宇艺苑、天津泰达现代艺苑等。此外,还有北京今日艺苑、上海证大现代艺苑等相继成立,并且很多画廊也高调挂牌为“藝術園區”。
但到了2010年代初期,由于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发生重大转变,一些原本蓬勃发展的大型私人收藏机构开始出现收缩迹象,而一些小众场所则逐渐崭露头角,比如位于上海浦东金融区内的心灵花园,它以非盈利性的态度吸引了一批追求纯粹生活哲学的人们。而有些地方政府支持下的企业创办之举,如深圳市华侨城集团旗下的华侨城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也展示出一种新的发展路径。
面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hi艺术中心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通过调整策略来迎接这个新阶段。在保持学术独立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捐赠、控制运作成本,同时保持学术高度和艺术高度,以此吸引更多商业合作以及赞助商捐助。不接受场地租赁、不收售门票的是宋庄现代文学博物院,它已经走过了10年,但仍然希望能够继续“任性地”做非盈利化的事业。
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有声音认为,这个时候正是我们应该更加坚定信心,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时候。当谈到未来,每个人都充满期待,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大家携手努力,就一定能找到正确方向,让这个行业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