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协会官网民营美术馆热潮后冷思考

"这是为前几年过热增长的补课。" 或许,这种“冷静”的喘息机会,为民营美术馆行业带来的是一次回望,一场洗牌。

现象·“民”风渐起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伫立在西湖南畔的青灰色小楼,门口石坊上是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的“恒庐”两字,和整幢建筑一道透着江南的秀气,这就是恒庐美术馆。2002年6月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成为他创办民营美术馆的起点。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达到美术馆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同的馆因不同机缘成立。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營藝術館。1998年,由企業創辦的大型企業如沈阳东宇、天津泰达、成都上河等接连成立宣告了我國有了非政府化之路,但這3家藝術館最终都因各种问题停館。至2002年,北京今日藝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館、南京四方藝術館等相繼成立。2007年前后,在藝術市場繁榮過熱效應催生下中國非政府藝術館井喷式發展,在此期間很多原本打著畫廊招牌的經營機構也高調掛牌為博物院或其他類似的設施。在建館熱潮中,有不少原本僅以畫廊名義運作的事業單位,也開始積極擴展其業務範圍,以提升自身的地位與影響力。

然而隨著2010年的到來,這股熱潮似乎已經達到了頂峰,並隨之轉變為了一種消退。我們看見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型私人藏家的藏品被迫出售,而一些小規模而且資金不足的小型私人收藏家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珍貴藏品放棄,或是將其出售給那些資金雄厚的大型企業或個人。而這些大型企業或個人則利用他們廣泛的人脈網絡和財務能力來購買大量珍稀作品並對市場造成壓力。

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不得不反思一下過去幾年的行情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它們是否真的值得所有人的投資呢?答案顯然是不一定如此。在一個充滿了泡沫和投機者的市場裡,只有少數真正懂得欣赏和收集真正價值的事情的人能夠從中獲益,而剩下的則只是一場場炒作与破產交替發生的一連串戲劇性的事件。

但即便是在這樣一個困難重重的地方,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希望。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高速發展中的國家,而且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在提高,這對於文化創新和藝術表演都是巨大的推動力量。而且現在正處於一次重要轉折點,我們正在逐步走出泡沫時代進入更加合理健康發展階段。在未來幾年的時間內,我相信會有一些新的模式出現,它將帶領我們走向更好的明天。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观念,从追求短期利润转变为长远投资,从盲目跟随市场趋势转变为深刻理解市场规律,从单纯买卖交易转变为真诚交流与合作。这需要我们具备足够的心智勇气,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坚信我们将能够迎接一个更加光明灿烂的人类文明时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