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卡种类这么多,到底该怎么收藏?
佛教文化是一种源自印度,后在我国广为流传的文化,现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佛教文物包括历代佛像、佛珠、佛教用具等多种,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的绘画艺术,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作为喜马拉雅绘画艺术的代表,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世代相传了已逾千年,早已成为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图腾。
关于唐卡,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来自喜马拉雅地区表现特定宗教题材(藏传佛教)和意义的卷轴绘画;然而,世界上最早的唐卡究竟出现于何时?这一公案至今仍难以得到确凿的定论。
唐卡的起源目前共有四种说法:
唐卡是随佛教由印度传来的绘画形式。唐卡受中原绘画的影响产生。法王松赞干布用自己的鼻血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唐卡。唐卡是由本土宗教苯教布画继承发展而来。
作为一种成熟的绘画形式,唐卡最早出现于公元10-11世纪之间。考虑到与印度之间自古以来的文化联系,则第一种说法更能令人信服。
唐卡最初的功能并非是为权贵阶层进行艺术欣赏而提供服务的,而是以宗教服务和传播为目的。唐卡是藏传佛教中密宗的修法和传法的工具,是一种便于携带的佛像载体。
唐卡题材内容以宗教为主,也有非宗教的内容,涉及历史、、经济、文化、民间传说、世俗生活、建筑、医学、天文、历算等各个领域,近乎无所不包。
其中,最常见的还是是宗教画,也就是佛像。这种唐卡一般中心位置描绘主要人物,从画面上角开始,围绕主体,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
每幅唐卡画一般描绘了一个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也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多变。
唐卡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许多种。
按大小可分为巨幅唐卡、普通唐卡、小幅唐卡,按材质可分为绘制唐卡、印制唐卡、织锦唐卡、刺绣唐卡、缂丝唐卡、贴花唐卡、拼贴唐卡、珍珠唐卡、镶嵌唐卡等,还可按内容分为佛像唐卡、传记唐卡、历史唐卡、神话传说唐卡、教理唐卡、天文唐卡、历算唐卡、藏医药唐卡等。
这里详细介绍一下唐卡的画派。
在公元7世纪左右,随着佛教的大量传入,境内大兴建寺修庙之风,当时寺庙内的壁画、塑像等都由尼泊尔和中国的画家、雕塑家所塑绘,自此之后到15世纪之前的由尼泊尔和藏族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后人一并称之为尼泊尔画派。
尼泊尔画派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是绘向以暖色调为主,第二是画面中央的主尊占有很突出的地位,诸尊被安排在四周整齐的小方格内,造像较为简单,身段僵硬,着衣少而单薄,饰物沉重感强。
尼泊尔画派的深远影响,在它之后的齐岗画派中有显著的体现。它由雅堆·齐乌岗巴创立,主要流行于13世纪的卫藏地区,构图在继承前人的同时稍有变化,并吸收了吐蕃时期和分治时期的绘画神韵。
在背景上,此画派喜欢用卷草纹作为装饰,更为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人物的手指、脚趾等细微之处,也使人物的姿势、服饰等更为流畅、飘逸。
15世纪兴起的勉唐画派和钦则画派,画界历来有“一文一武”之说,勉派尚“文”,钦派尚“武”。
勉唐画派(另译门赤画派、勉塘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画派出创始人为勉拉·顿珠嘉措。该画派造像法度精严,与传统的块面表现相比,尤其注重线条的运用,线条工整流畅,色调活泼鲜亮,变化丰富。
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一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处理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线勾勒。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会贯通,新勉唐画派就此诞生。
勉拉有一部传世之作:《造像量度如意宝》,详细论述了绘画和雕塑的造像量度,指出了某些书籍在造像量度上出现的错误及由此带来的恶果,阐述了藏画的实践方法。
由贡嘎岗堆·钦则钦莫创建的钦则画派形成于15世纪中叶以后,主要流行于后藏和山南地区。
钦则画派在传统藏传尼泊尔派绘画的基础上吸收中原汉地、印度等地的绘画技法,在构图上保持了印度-尼泊尔绘画传统中主尊像较大的特点,重点突出,周围众小像排列井然有序。
之所以说钦派尚武,是因为钦派更擅长绘制怒相神,其面相威严孔武,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形象稳健而又多跃然舞姿,动中有静、刚柔相济,颇具阳刚之美;色彩表现沉着饱满,善于使用对比色,强烈而跳跃,配色细腻讲究,装饰味很强。
虽然那时两家还能够分庭抗礼,但勉唐画派自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尽管20世纪80年代后地方政府做了不少抢救工作,其绘画技艺依然处于难以为继的状态。
最后要说的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来源较为复杂。又译“嘎玛嘎赤画派”,简称“噶孜派”或“嘎赤派”,脱胎于“门孜”画派,流行于藏区东部,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昌都为中心,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创建,以噶玛巴会而得名。
创始人以南亚梵式铜佛像为范,深受勉唐派绘画的影响;十世噶玛巴曲英多吉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孜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以青绿设色著称……如此这般丰富的元素,才共同构成了这一画派。
虽然唐卡的历史悠久,但唐卡真正进入收藏市场的时间并不长。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
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藏传佛教艺术品进入收藏市场后,唐卡收藏市场就开始升温,很多唐卡的价格突破了千元。从2006年起,因为唐卡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升温态势,基本上每年价格翻倍。
那么,对于唐卡的价值,我们应当如何判断呢?
第一,取决于唐卡的材质。通常来讲唐卡的材质类别之间没有太大的价格差异,但是单独某个材质中的上乘料,它的价格肯定是要贵一些的。
另外有种用珍珠、宝石等名贵材料串成的唐卡,属于非常珍稀的品种,它的价值就更高了,甚至会凌驾于其他所有品类之上。
第二,取决于唐卡的内容。上文说过,唐卡分为宗教类与非宗教两类,宗教类唐卡以人物造像、本生、西方极乐世界图等最受欢迎,非宗教题材中人们则更喜欢历史故事类。
第三,取决于唐卡的来源。普遍意义上来说,出自宫廷画师、藏传佛教之手的唐卡,价值会高于民间普通匠人手中的唐卡,这一点在清代以前的唐卡身上尤为明显。
最后一点,取决于唐卡的装饰。唐卡绘制完成后要有装帧:镶牙子、镶边、缝唐门、装卷杆、装楣杆、罩佛帘,并且同第一点,装帧用的材料也会影响到唐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