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日本八十载的苏轼木石图以4636亿港币成交

11月26日,苏轼的杰作《木石图》在香港佳士得“不凡- 宋代美学一千年”专场中,以3亿港币起拍,4.636亿港币的价位成交。


苏轼存世且无质疑的画作仅两三件

有着“天下第一大才子”美誉的苏轼,是近千年以来,中国少有的全面性人才。其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而他在文艺各领域才学、成就之全面、精湛,放眼全世界亦罕见。


拍卖现场(图片来源艺术界某专业人事)

千年以来,由于时间等缘由,苏轼的墨宝,无论书法还是字画都存世极少。而本次成交的《木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枯木竹石图》,是存世中国古代绘画中,最重要的画作之一。

“一肚皮不合时宜”的苏轼以纵横恣肆、旷达高迈的诗文驰名青史 ,其书迹传布甚广,流传有绪、风格可信、公认为真迹的画作只有两三幅——中国美术馆藏的《潇湘竹石图》、上海博物馆藏的《苏轼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以及日本的这件《木石图》。其中《木石图》为唯一私人收藏的珍稀品。因而,《木石图》的珍贵性非同一般。

《木石图》,‘苏米合璧’世上绝无仅有

该作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在(今安徽省)萧县圣泉寺所创作的一件纸本墨笔作品。该《木石图》长26.3×50厘米,全卷连裱共长27.2×543厘米,具宋代刘良佐、米芾,元代俞希鲁、明代郭淐题跋,鉴藏印共41枚。


《枯木怪石图》卷之上的米芾名款题跋

“这件作品最能打动我的部分是它的整体性,在北宋这样一个中国绘画的黄金时期,追求的是精致、精谨,绘画的技巧性非常强。但在苏轼的画作里面,我们反而可以看到,另一种轻松与文雅的一面,对于木头、竹子、石头赋予精神性的意义,完全开启了后来的文人画风潮。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他官场失意,离开了锦衣华服的环境,接触到的就是朴实大众、民间百姓。贬官后他接触到的人、事、物,全部都是很大的转变,画画的时候,他应该会有一种情境上、心情上的转变,由笔墨向内心探求。苏轼的作品和宫廷院派画家采用不一样的画法,这件作品蛮大气的,质朴且沉静,也很符合苏轼书法家习性,透过中锋用笔的写法线条转折,可以看到灵秀之气。线条看似简单容易,但其实变化多端。然后再透过米芾的书法,这是非常难得的。这件‘苏米合璧’,相信在历史上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件这样的作品。”——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资深专家游世勋

抗战间“流落”日本,八十年后从归故里

此前相关报道称,北洋政府之时,《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方雨楼”所藏。前者从山东藏家而来,后者则一直为这间京师古玩店的收藏。两画皆被白坚夫买下。白坚夫后把这两幅东坡画作都售出。 《潇湘竹石图》卖给邓拓,邓氏后来赠之予中国美术馆,《枯木怪石图》相传卖了给日本藏家,收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


邓拓在太湖上的留影,1960年

收藏家龚心钊1938年题《枯木怪石图》照片有,“……丁丑入于东瀛,余得影本存之。”一些学者由此分析认为,此画是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流入日本的。

在《枯木怪石图》流失海外约七八十年间,虽然几乎无人得见,然而半个世纪以来,此画却一直被不断提及,从艺术教材到各类书画史著作,提及中国文人画史,不少都提及这一画作。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