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祖庆 节临《兰亭序》条幅规格 132cm×35cm袁祖庆作品评语特约评改人:杨文浏(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2013—2015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此件节临《兰 袁祖庆 节临《兰亭序》条幅 规格 132cm×35cm 袁祖庆作品评语 特约评改人:杨文浏(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2013—2015年度书法报·书法海选“兰亭诸子”获奖书家) 此件节临《兰亭序》条幅(如图),打破原帖的章法模式,纵向写来,乍看字法体势很接近原帖风貌,而细观其用笔则与原帖相去甚远,这就抛出一个问题:习书到底应该重笔法,还是重字法、章法? 钟繇言:“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赵孟頫《兰亭十三跋》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冯武《书法正传》:“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局部) 显然,先贤的观点均需先思(知)用笔之诀,而后才是结构。因此,初习书关键在笔法,愚以为此即是书法之门槛——“得笔”可称书,不得笔乃“门外汉”也! 所以,我们学书初期要首重笔法的学习与训练,按照古人的经典作品和总结的行笔方法认真写好横竖撇捺,在书法的根本上先下好功夫。不要仅仅描摹线条的外形,而应该观察、研究、训练每一个点画起、行、收、转的用笔动作和方法,不断体悟古人用笔的要领,赋予线条以力量、弹性、节奏、厚度、情性等审美要素,让点画、线条生动起来。待真正掌握用笔之法后,再进一步于结字、墨法、章法等方面予以观照,可渐悟书法堂奥。 杨文浏示范作品 节临《兰亭序》横幅 规格 48cm×76cm 敬畏“兰亭” ■杨文浏 《兰亭序》作为“天下第一行书”已家喻户晓,其作品亦幻化出许多式样,时常映入我们的眼帘,《兰亭序》的经典本身及其文化现象常为我们津津乐道。但在书法圈子里,好像大多数人不赞成习书由《兰亭序》入手,而大多建议先写《圣教序》。 究其原因,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对经典的敬畏吧。毕竟是“天下第一行书”,其技法表现、情性融入及气息韵味均达到了完美统一,若没有一定的技法、审美基础,直接切入确实有一定障碍和难度。具有如此高度的作品,若没有一定的理解而泛化临写,只能是越写越熟,乃至俗气!从这一点来说,与其我们误读经典,还不如把它高高地供在那里,留几分距离与敬畏。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局部) 但我们要相信,《兰亭序》作为经典一定是高妙的,只是读懂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作为书法,就是技法与审美储备。我们常说,临帖要做“加法”,尽量还原古人笔下的细枝末节。当我们通过基础临写,日渐体悟到古人笔下丰富的细枝末节的时候,这时再拿起《兰亭序》,你会惊叹王羲之笔下的平和生动以及遒丽天成。这时,你“手”随“心”动,会慢慢地理解《兰亭序》、靠近《兰亭序》,将《兰亭序》的笔致绚烂与魏晋的风清骨峻融入笔端,临出属于“兰亭”的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