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物马兆琳个展在大千画廊开幕

2024年9月15日下午,“猎物——马兆琳个展”在大千画廊正式开幕。现场呈现艺术家马兆琳近年创作的包括“猎物”“浮光”“山君”等在内的系列纸本作品。着眼关系与选择,生命的强弱不断从动物角色映射人类行为的心理动力。它们既俱艺术家自我底色,也起兴不同阶段的马兆琳的“猎物”:捕手是强者,也是孤独者;被猎者是缴械者,也是捍卫者。这里,关系在意识与潜意识的角逐中筛选平衡,解构平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7日。

开幕现场

开幕现场

展览前言

“精神的生活不是害怕死亡而幸免于蹂躏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是敢于承担死亡并在死亡中得以自存的生活。”

作为客观唯心主义代表,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将否定的东西转化为存在的魔力。这与马克思口中所评“形式”的唯心并不矛盾,相反,它们真实地同世界历史与现实发展并行,如一种永不熄灭的鲜活。然而,生命终将毫无疑问地正视虚无,面对死亡。对艺术家马兆琳而言,“精神”,或说“意志”的东西,是因此而敢于止步、审视,和有所保全的力量。这里,否定可以是死亡,可以是现实的破碎。

兽者,守也。古代掌管一事之职,常缀称以“司”,兽便被唤做“司山者”。展览当中,“兽”被拥有拟人的情绪,化成马、豹的形,将主题“猎物”引致双重角色的暗合。如同守亦是狩,猎物者与物互为彼此,在并不过多赘述的画面语言当中,简单反而陈示现阶段马兆琳对于“精神”或说“意志”的磊落,一种温婉和剑气的交错。

从早期人物绘画转至动物题材,画上踪迹亦印证马兆琳自我表达的语境转换。直视复杂,她变得更加简单,也更犀利。光在这里坚实地存在,这些实体的、可触的肌理将一切朦胧或不可言说快意撇去,如此处不在场的丛林,如“精神”与“意志”。另一方面,艺术家马兆琳又将这“拟人”的感性掷向丛林。涵盖猎与被猎的“猎物”,将兽性与人性并置,将山野深林关联人类现实。除却施与受的关系对立,这里,动物全然不被罩以人类社会或道德阶级,或亲疏彼此的分别,但看似慵懒的弧度实则暗藏、野性的危险信号,简洁之力亦由此彰显。生存与死亡悬置显然而不必辩论的问题:它们于此处只是存在,且具有“唯一的平等”。

这一极致理性与感性同源,皆是来自艺术家对生命的最高尊重,“精神”,或说“意志”,无差别地存在在作品当中的生命体内:不是必要背负宏大叙事才足够壮烈。强弱较量下,现实的时间并未流俗情节的窠臼,而是不断繁衍生命的张力:方生方死,向死而生。剑客事了拂身,不过度追溯,亦无有恐怖。

具体拯救虚无,留白歌咏夜的滚动。高扬的哲理落地,赞颂现实即是哲理。它们是个体,也是群像,昭示如狩猎者与猎物的哲学,在四野空寂,高唱独行者的:而我们又将如何过好我们的生活?

展览现场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