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猪笼草(N. campanulata,拉丁语中campānulātus表示钟型)是一种独具风铃捕虫笼的热带食虫植物,原产于婆罗洲。1983年的一场森林大火严重威胁了其生存地,但至今是否仍有分布或已绝迹依然是个未解之谜。由于资料不足,它被列入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单。
风铃猪笼草体型矮小,呈圆柱形,茎长20-50厘米、厚4毫米。叶片革质,无柄,以剑形至披针形展开,最长达12厘米、宽2厘米;叶尖略呈盾状,基部包裹茎部,有两侧各2-3条纵脉,而羽状脉不明显。捕虫笼短而坚硬,不超过4厘米长,与其他猪笼草不同的是,只有一种捕虫笼形式,其为钟型,可高达10厘米、直径5.5厘米,是黄绿色的结构,其中翼部分转变为一对突起;腺体区仅占下方四分之一,其口部为圆形且水平,上方唇端细小形成齿状排列。
此外,这种植物在生态环境方面表现出低地特性,在海拔300-500米的潮湿石灰岩壁上生长,一株通常包含多个发育点组成丛生的群落。此外,由于1991年末到1992初所有已知野外分布消失,以及后续的再次发现与灭绝猜测,使得这位植物的地理分布和现存状况充满悬念。而对于品种分类方面,由于与苏门答腊特有的无刺猪笼草(N. inermis)的近缘关系争议,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隔离和栖息地差异,使得分类学家对其归属存在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