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的珍藏中,有一系列精美的藏传佛教造像,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陶瓷工艺品照片技术,还让人仿佛看到这些古老艺术品活过来。以下是几件典型的藏传佛教艺术品:
释迦牟尼佛坐像,创作于6-7世纪,是一位斯瓦特黄铜制成,高307.5厘米。面部使用泥金装饰,蓝色发髻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而右手施与愿印,左手握衣角,就像是给予着无尽慈悲。而身躯魁伟,圆领通肩袈裟,一角披于左肩后,衣纹写实,质感厚重,可以感受到犍陀罗佛教艺术遗风。
仰覆莲座椭圆形,如同天地间的一朵盛开之花,其深束腰,更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此像头部的色彩,在流传中不断涂饰,可见修功德者对此法有着极其虔诚的情感。附满汉双文黄条:“大利益密噜什喀释迦牟尼佛”,证明此像是乾隆五十三年由进贡收进。
思惟观音菩萨坐像,则来自8-9世纪克什米尔,与之相比更显秀美。在这尊黄铜雕塑中,她面相秀美、扇形高发髻,如同云端飘来的仙子。她右腿盘曲而左腿下伸,上身略前倾,以一种思惟状的手势呈现,同时左手握莲花枝。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舒展自如、充满智慧与慈悲的心灵画卷。
自在观音菩萨坐像则出自9世纪东北印度,它以轻松典雅著称。在这尊高412.5厘米的大理石雕塑上,她右舒坐,用左手轻扶台面,将莲花牵在那儿,同时斜扎宽大的修行禅带。这一切都显得如此自然和从容,不禁让人赞叹它背光设计上的巧妙运用——外沿呈火焰状内匝刻金刚杵,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无限智慧和力量。
金刚手菩萨立像则来自8-9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作,它们每一步都散发出沉稳和威严。在这尊高687.5厘米的大型雕塑中,她面相端庄微带笑意,但眼神却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头戴三叶宝冠,与头部连铸为一体,让人感觉到整个造像是完美融合的一体。而她持有的金刚杵与圆果,无疑象征着她的力量和智慧。
最后的是地藏王菩萨龛像,也出自9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作。这座龛内的地藏王菩萨头戴三叶宝冠,用右手施无畏印,用左手握摩尼宝及麦穗,而他的身体正坐在仰覆莲座上,这种姿态既庄严又温柔。他所佩戴的各种装饰物也反映出了他作为财富守护者的身份。而背光残留下半部分,只能隐约窥视其真实模样,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人感到敬畏与信任。此外,该龛还附有一块重要文本:“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表明此乃乾隆十七年供奉,此后至咸丰三年八月初一日,由皇帝亲自供奉,并许诺万代供奉,为众生祈求超脱苦海之困境,最终达到极乐世界。
最后,我们还有11-12世纪尼泊尔红铜泥金制成的持世菩萨坐像。她原本是一位印度教中的财富女神,被吸收入佛教成为“财续佛母”,能赐予人们丰收与财富。在这个精致动人的造影中,她拥有六臂,每只手分别拿着不同的物品:宝瓶、谷穗、梵箧以及珠宝。一头华丽的宝冠镶嵌着红蓝宝石,使得她的整个人格更加鲜活。她身材苗条且丰乳细腰,对待每一样东西,都表现出一种非凡的专注力。虽然台座及背光已失去,但是这并不能削弱她作为慈悲化生的象征所蕴含的情感深度,以及对生命价值追求的一切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