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机器化时代的盛行,现代都市愈益浮躁,专注坚持、追求极致完美的匠人精神,在产品和服务上也是越来越少能体现。流水线的机器作业,最终造就出呈现到我们面前的,恰也正是那冷冰冰的器物而已。对于中国古代精湛手工艺的极致体现,景德镇的瓷艺技术就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学习的范本,没有现代社会的高科技,仅借着一颗匠人的对瓷器执着与坚持的心,就有了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层层渐进。
景德镇制瓷先要勘察才去瓷土的山地。而蕴藏在那里的是矿脉。由于表层裸露出的矿头比较坚硬,所以要用薪柴堆放在上面明火烧一阵,然后担水浇灭。石质由于热胀冷缩,矿石就会出现裂缝。用羊角镐、锄顺着石纹向里挖掘,就成了一座瓷石矿洞了。
由于瓷石矿大多在深山里,所以运输这些大块的地球都需要人力担筐肩挑。一般要挑到临河建有水碓棚的地方。在那里,有另外一些做勤杂工的人,把挑来的大块的地球用铁锤砸成拳头大小规格,以备碓石使用。
水碓棚都挖有一条引山溪的小溪,用来冲动碓轮上的地球起落。而这些地球放在碓臼里,不一会儿就被击得粉碎了,然后把粉淘出来浸到棚内的一个池子里。在连续几天不断地用泥耙淘洗后,将粗渣弃去,并放掉余水,就可以取到稠化浓缩的地球浆泥了。
接下来,把澄清后的地球浆再阴凉几天,让泥巴就可以成团。这时候,可以将它放入装有铁丝划切的大型模具中,用隔泥线去掉多余的一点泥巴,再提取模具,就制作出了像土砖一样的地球团块。这在地理上称作“白不”或“不子”,这是制陶原料的一种粗加工传统工艺。
毗邻景德镇还有安徽省祁门县,也出产用于陶器制作的地球白色材料,这些都是从昌江水路运送过来销售给陶窑业者的。但景德镇也有黟县人开设的小店铺,他们专门储存这样的白色地球,是原料经销商,他们以现金交易或者先赊货给陶窑业者,这样的经营方式极大便利了生产和销售各方。
陶磁品还需要涂釉,而釉灰必须通过特定方法获得。一种青白色的岩石和一种叫凤尾草堆叠在一起进行烧炼,将灰尘加进水中混合,即可得到适合于涂抹用的釉灰。此外,还根据不同类型和规格要求,对地壳材料进行调配,使其成为各种颜色的釉汁供使用。
最后,在景德镇烧造出的每一件陶磁品,都会首先装入一个特殊设计的小容器里面,以保证胎质洁净并防止损坏。当这个小容器准备好时,它们会经过一次空心烤制过程,被称为“镀匣”。只有经过这种过程,那么这份作品才能够结实耐用并且值得展示。此刻,这些精心制作好的产品已经被御窑厂派遣的人员验收合格,并准确测量它们大小厚薄以及轻重深浅,只有符合标准才能进入御窑厂继续烹饪贡献艺术之作至顶尖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