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追求效率和速度成为了社会的主要动力。然而,这也导致了对传统手工艺品质和精细工艺流程的忽视。在这种背景下,景德镇作为中国古代精湛手工艺的象征,其制瓷技术中的七十二道工序,如同一座高峰,屹立于时间之中,不被机器取代。
景德镇制瓷始于勘察,将选定的瓷土矿脉开采出来。然后通过薪柴堆放、明火烧炼来使矿石出现裂缝,便于挖掘。由于这些矿石多藏于深山,因此运输工作依赖人力肩挑。这一过程耗时且辛苦,但正是这样的付出,使得最终得到的一块块纯净无暇的瓷石成为宝贵原料。
水碓是将大块瓷石打碎为拳头大小规格的地方,用以备用。这里还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淘洗,以获得浓缩后的瓷浆泥。此后,再经过几天不断淘洗弃去粗渣,并沉淀后取出,就能得到稠化浓缩的陶土。
接着,将澄清淘细后的陶土置于阴凉处,让其凝固形成团状泥巴,然后放入模匣中,用隔泥线去除多余泥巴,即可得到类似土砖般形状但更为纯净细腻的地板材料——白不或不子,这是制瓷原料的一种粗加工传统工艺。
此外,安徽祁门县亦产有用于制作陶器的地板材料,其色泽纯净品质细腻,是景德镇重要原料来源之一,而黟县人开设“白土行”,专售这些地板材料,对促进产供销链条起到了关键作用。
釉灰则来自乐平地区生产的大量青白石与凤尾草混合燃烧所得之灰。当使用时,将这灰物加入到调好的陶土中并适量添加水,以不同比例配制成不同的釉汁,为各式各样的陶器提供各种颜色的装饰效果。
在烧造任何一种陶器之前,都需要先将其胚胎装入匣钵内,以确保胎质洁净且防止破损。在制作匣钵时,可以使用较粗糙的地面即可,因为它只需在轱辊车上拉成型便可。一旦完成,还需晒干并进行旋削处理,使其表面光滑再次送入窑炉进行空烧,此过程称作“镀匣”,只有经历这一步骤才能确保产品结实耐用。
最后,在制作完毕之前,还要由御窑厂派遣人员前来验收,最终合格者才能够进入御窑厂正式装饰并贡献给皇室或其他高级顾客。而对于那些未经磨练的手法,只能留待未来某个年代重新发现它们独特而珍贵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