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铸就,梅花绽放。江山暮雨中,天地初春。我对“梅”情有独钟,它的坚韧与优雅,让我心醉。于是,我尝试以艺术形式捕捉这份感觉——《喜梅》壶。这款壶身红润细致,紫色把流钮巧妙雕刻为小枝形态,与绿色点缀的花朵相辉映,反映了当时的心境。但仍觉得未尽,以《寻梅》壶再次探索。在此版本中,壶身采用老梅桩造型,其风化痕迹和新枝萌发的意象深深触动我。这不仅是对生命力的赞美,也是我内心所追求、传达的一种美——生命之美、希望之美。
每次端详此作品,不禁感慨满足,却也伴随着一丝遗憾,有些想法尚未言说,有些情感未曾传递,这让我寝食难安。于是,我决定创作另一款更能体现我心中的“梅”:傲霜斗雪的作品。主题明确后,便开始思考如何运用工艺手法展现:
壶身依旧采用老树桩造型,但加大尺寸,以显示其力量。
壶盖上装饰小截枯枝与花蕾,为老枝新蕊增添趣味。
枯枝转变为流水线条,无声传递清泉之甘甜。
最具挑战性的是壶把设计,每个方案都需谨慎考量,最终灵光一闪,将提梁壶作为灵感来源。一根弯曲曲折的枯枝被重新塑造成提梁型,把,而把上的千疮百孔通过特殊技艺表现出生机勃勃,同时在死寂中长出的新芽突破束缚,与壶身融为一体。这一切正如画龙点睛般提升了整个作品。
品味完毕,即使感到满足,但一个好的名字依然重要。我最终命名为“望梅”,借用“望梅止渴”的意味,即便非彼此处之物,却同样含义丰富。“寻常月下看花不同”,我的这些系列作品,就是将理解与理想融入其中,从而圆满解答了自己关于“梅”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