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陶塑艺术的精华:洛阳博物馆藏品
一、《三彩骆驼》——唐代的商路使者
出土于1981年龙门安菩墓,高88厘米,长76厘米。这尊骆驼像以其优美的造型和巨大的身躯著称。它昂首挺胸,颈部曲线流畅,仿佛在缓步前行。背上铺着黄、白、绿色的花毯,而双峰间则搭载着各种物品,如丝绸、小口瓶和鸡头壶等。体施红釉,这不仅展现了瓷器技艺的精湛,也反映了雕塑家对动物形态观察与表现能力的极强。此外,如果配以胡人牵驼俑,那么这便是一幅西亚商人带着丝绸返回唐帝国的情景。
二、《黑釉马》——唐代艺术家的杰作
同样出土于1981年的龙门安菩墓,一匹高73厘米的黑釉马,以其炯炯有神的眼神和引颈剪鬃等细节展现出了雄健与倔犟之气。下半身施黑釉,上半身为白色,有绿、黄、白三色层次相间装饰菱格纹。这件作品不仅比例匀称,而且骨骼肌肉凸显,矫健有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匹即将飞奔启程的大马。
三、《彩绘乐舞俑》——武周时期的一组珍贵陶塑
1991年从孟津岑氏夫人墓中出土,一组10件,其中包括6个女乐俑和4个女舞俑。这一组陶塑作品描绘了女性演奏音乐或跳舞的情景,每一位女乐或舞者都呈跽坐状,其面容专注而优雅,从她们的手势到衣饰,都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丽与动作捕捉技巧上的追求。
四、《驯马俑与舞马》——力量与美的交融
1978年发现于老城东北拦驾沟,这套2件作品分别是驯马俑及骑乘者的互动场景。一匹刚烈暴躁却桀骜不逊的大马正被一个双臂平张的人力牵引,同时他们眼中充满力量与决断。在这一瞬间,我们看到了人类与动物之间既强硬又温情的一面,是一种静谧而激烈的情感表达。
五、《泥塑佛面像》——北魏永宁寺塔基遗留下的智慧印记
1979年从北魏永宁寺塔基遗址出土的是一部分佛面像,即双颊、二下颌、一鼻、一口以及两只眼睛下方睫毛。这份残缺但仍然具有高度智慧感的小脸庞,让人联想起整个大型立姿佛像,如同40—50厘米高,当站立,它将达到3米左右,是永宁寺发掘中最具代表性的宝贵遗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