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釉,清代艺术品的瑰宝,源自雍正年间,其特点是低温烧制,仿宋钧釉色泽。《南窑笔记》称其为“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颜色如东窑或宜兴挂釉之间,而花纹则更胜一筹。炉钧釉不仅模仿钧釉器,还融合了月白、葱翠、钧红和朱砂红等多种色彩,使其光泽性强,外观华美。
阮葵生在《茶余客话》中提到,“近时宜兴砂壶复加饶州之鎏”,这表明炉钧釉装饰紫砂茶壶已在乾隆朝被记录,但实际时间可能更早。在景德镇,这类低温颜色釉分为素炉均釈和浑炉均释两种,其中素炉均释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而浑炉均释则呈红绿相间。
这类器物以清雍正、乾隆时期最为精致,其结晶呈多种深浅不同的色彩,如有铅器般反射光泽,并熔于一体。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在器身上交织出五彩缤纷的图案,如同孔雀尾羽一般整齐美丽。兰 釉尤其独特,如水波状,是雍正年间炉均 釋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