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金石」?《吕氏春秋·求人》记载:“故功绩铭乎金石。”高诱注:“金、钟鼎也,石、丰碑也。”《史记.蓁始皇本纪》说:“群臣与颂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后来就称钟鼎碑刻为金石。
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壶上金石文化”。紫砂陶刻,从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据《荠园丛话》记录,在白下一得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书五字,这是孙高士遗物,每泡茶古雅绝伦。这形成了紫砂刻书之先河。到明万历年间,紫砂器壶底刻款日渐风行,如大彬制六角壶,镌“万历丙申年时大彬”二行楷书,还有“一林清茗,可沁清脾”大彬刻。
至天启崇祯年间,更有陈子畦书法晋唐风格,沈子澈款制古雅浑朴,项不损字法晋唐等陶刻风尚。但当时的铭刻仅限于制壶艺人在壶底留下的款识。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形成必须产生于当代历史文化氛围下优秀的文化土壤之中和骚人墨客的参与。
明嘉庆年间,由精通金石书画而又热爱紫砂艺术的人——扯谅源寿,他投入并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他发挥博古精文、精深书法篆刻艺术崇尚秦格。由于这位首位以博大精深视待作为父母官的人,他积极参与倡导了壶上金石文化艺术,使其在当时大受鼓舞,大为兴盛,最终形成了一种难得的地曼生壶文化现象。
由于这个巧合,即宜兴紫沙历史发展机遇中的一个天赐良缘,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形成了一种创造性的综合艺术形式,将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和篆刻融合成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这便是他成为历史上难得的一位“阿曼陀室”的创作群体领导者,并将自己的素养贯彻到每一件作品中,使之具有超凡脱俗的情趣和意境。在他手中,每一次笔触都充满了对秦汉时代精神追求与简约生活哲学的大力赞美,同时又融入了他对于晋唐文人的深切理解和尊敬。
因此,他被誉为追风秦汉,字法晋唐著名書家,也是首次将集 壺手(制作)、書畫家(創作者)、雕塑家(雕版)以及訂製主(收藏者)及室名四位一体化,而这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开创了新时代茶艺品质与茶道精神相结合,以此树立起一种新的审美标准,为未来多样化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一系列创新,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工艺品走向世界,也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国传统工艺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