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性很强的「壶上金石文化」。据记载,元末明初的紫砂传器就有铭刻,但只是记载,无从考证。明嘉庆年间,精于金石书画的扯谎源寿酷爱紫砂艺术,他也投入並设计了流芳后世的「曼生十八式」及许多传世佳作。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博古精文,精深的书法篆刻艺术崇尚秦格。
由于这位历史上难得的金石文化天之娇子,是宜兴紫砂历史发展机遇的巧合。在他的倡导下,逐步形成了「冶造型、文学、绘画、书法、篆刻於一体」创造了一代紫砂壶上「金石文化艺术」的风范。陈曼生参与「阿曼陀室」创作群体艺术领袖,将他素善书法、酷嗜摩崖碑拓、善仿秦汉、周鼎铭文拓本常巧用于壶上金石文化中。
是不是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么一个人,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一种特定形式或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高手,更是精神上的引领者。对于那些寻找更深层次意义的人来说,他们留下的作品,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历史见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人的追求与古人相通。当我们品味着那些被赋予文字和故事的小小陶瓷容器时,我们不仅是在欣赏一件工艺品,更是在感受到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联系。这份情感连接,让我们对过去有更深切的一知半解,对未来的发展有更多期待。
因此,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小小事物,在当今社会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醒我们,不管生活多么快速变化,都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去记录——因为它们蕴含着我们的历史,也预示着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