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如同古老诗人的墨迹捂灰只是一种烧制技艺而非这把壶的灵魂所在紫砂之家

紫砂壶的奥秘:从“捂灰”到色彩变迁,探索古法烧制与泥料之谜

在紫砂世界中,“捂灰”并非仅仅是一种工艺,它是对一段历史和技艺深邃的延伸。这些被称作“捂灰”的壶,其黑如墨的外表并非直接来源于泥料,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工艺过程所呈现出来。

我们首先要理解,紫砂泥中的着色元素主要来自铁。紫泥、朱泥经过初次烧制后,其颜色通常呈现出鲜明的紫褐或红色,这些都是因为铁元素与氧气在有氧环境下的充分反应形成氧化铁而成。在缺氧状态下,再次进行低温烧制时,木炭粉即碳与三氧化二铁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并使得原本的铁原色转变为玄色的氧化亚铁,从而达到黛玄色的效果。这背后的化学奥妙,是任何懂得一点化学知识的人都能轻易领会到的。

过去人们常用谷糠作为填充材料,现在则普遍采用木炭粉,以确保茶壶完全隔绝空气,温度控制在1000度以下。这整个过程,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只是利用了天然资源—— 铁元素——来改变其存在形式,从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相较于一般加以染色的茶壶,这类捂灰过滤出的茶水,不仅光泽丰富且质感平滑,而且颗粒感强,在泡养后可以达到墨玉般细腻和醇厚,因此备受一些品味者青睐。此外,“捂灰”的成功还取决于火温和土料质量,一些结晶程度高或者不够好的土料往往无法成功地完成这个过程,只有那些品质上乘、结构紧实、适宜这种处理方式的土料才能够展现最佳效果,如青砖般透着青芒,或蓝中带绿,让人赞叹不已。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