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的粉彩太白醉酒瓷板,展现了瓷器发展对绘画艺术的深远影响。随着瓷器技术的飞速进步,艺术家们在陶土上创作出了一系列工艺美术作品,而将图案绘制在这些器物上的则是当时的艺术家群体。在中国景德镇的陶瓷历史中,制作陶器一直是主导力量,而在这些器物上进行装饰则被视为辅助作用,即使是在绘制纹样上,也更侧重于技术问题,如胎底釉面、下釉彩与上釉彩、无骨技法和阴阳色彩等问题,这些都放在工艺之上,对于器形胎底釉色的考究极为严格。
从明清到“洪宪窑”的停烧后,工匠们继续沿用实用的生产方式,但那些专门负责绘制纹样的艺术家们却遭遇了巨大的失落。一些流落民间的绘师利用御制时代所学到的粉彩珐琅技巧,开始尝试自我革新。首先,他们成立了名为“月圆会”的组织,并最终宣告成立“珠山八友”这一团体;成员包括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邓碧珊、毕伯涛、何许人、程意亭和刘雨亭,其中五人来自江西,一人来自安徽,还有徐仲南和田鹤仙也被列入这个小组。
作为一群专注于陶器上的画家的他们,对于在这种媒介中融入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风格技法流派尤其重要,更是推动文人画风气向工匠画转变,使得整个景德镇地区的地质文化含量得到显著提升。“珠山八友”中的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与智慧,它不仅仅是一种笔墨形式,更是一个独特的心灵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珠山八友”的作品虽然在笔触方面并不突出,但正因为它们是被永久性的烙印在陶土上的,所以具有不可复 制性。而且,与平常直接在地纸面上进行创作相比,这些作品还包含了空间意识和三维环境的问题——这也是收藏界对于它们如此热衷的地方。不论董其昌还是王石谷,在他们那样的领域里,或许也有没有超越过“珠山八友”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价值的人。但至少,从收藏史而言,“珠山八友”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难以忽视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