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象征着坚毅和高尚的气节,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友,它们的君子品质深受文人墨客青睐。自古以来,这一意象被无数艺术家所追捧与描绘。
紫砂泥在表现质感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可以以极其写实的手法展现木材、石头、蔬菜、水果以及花卉等不同材质的细腻肌理,这些效果其他陶瓷材料难以企及。这使得在紫砂中描绘松树形象尤为生动,不仅表达了鳞片般精细且写实的外观,还传达出高洁和刚毅的内涵。
那么,你知道这松干,龙鳞斑驳的肌理,是如何通过精湛技艺创造出来的吗?
胡仁杰【束柴三友之乐士】编号:42790
该作品拥有劲爽如松的大气,以及清新如梅竹的情操。整个壶体呈现出松树桩状,树皮剥落处显现斑驳嶙峋,壶流与把手则由精巧雕刻而成,其枝干和瘿枝刻划得分毫不差,自然生动活泼。盖上采用同样模仿自然风貌的手法,以松枝作为钮扣,与壶腹融为一体。一面夹塑青竹,一面夹塑老梅,使整件作品散发出高雅古朴且清新的韵味。
制作一个这样的山茶叶器具,从薄片泥开始推到第三层更小的一层,每个部分都要保持自然活泼,不可过于死板或规矩化。在使用泥料时,上下两层通常有所区别,以增加色彩上的变化美感。
在雕饰过程中,用贴竹叶尖刀切割出的细小枝条,用水来粘贴到已有的支架上,为此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每一个角落。
一件工艺精美而又颇具特色的小型山茶叶器具,其制作时间往往相当长,那么如何保证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而避免干燥呢?这就需要利用特殊设计的人造环境,即套缸来储存温度稳定的紫砂坯体,同时确保其不会因为缺乏湿度而变得脆弱或开裂。套缸底部可以加水形成微量蒸汽,而顶部封闭用油纸或塑料布,并铺设防滑布垫,以防止水滴从下方滴入并影响环境湿度。此方法对于维持高质量作品长期加工至关重要,对于一些讲究传统工艺的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而现代技术也逐渐采用了更便捷但功能相同的塑料箱替代传统套缸。
当一块壶坯出现略显干燥的情况,一般匠人会使用喷水瓶轻轻喷洒几口水来缓解。但对那些经验丰富的大师级陶艺家来说,他们会将壶坯放入适当大小的人造环境中,然后放置含有潮湿土粒的地方,让这些土粒散发出的潮气以及周围空气中的微量蒸汽共同作用于作物上,从而达到均衡地保持湿度和温暖,从而促进艺术品成熟后不易开裂。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有著名的大师顾景舟,他就是这样教授他的学生们关于这一技巧的心得。
最后,无论是范乃军【苍松夕照】编号:31008这样的精品还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都反映出了这些艺术家的无尽努力和对完美事物追求的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