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紫砂艺术的海洋中,「花器」这朵璀璨的星辰,如同引领我们穿越时空的灯塔。然而,深藏其中的「素饰器」与「色饰器」,往往被忽视。这正是蒋蓉大师以其独特之举,为紫砂色饰器开辟了新天地。
她的故事起于潜洛六庄村,那里有一个世代相传的手艺家族——蒋家。蒋蓉自11岁便开始学习制壶,她父亲对技艺要求极高,坚持让她从头做起,不依赖模具。这样的严格训练使得蒋�rong迅速成长,在20岁时,她已能与父亲并肩。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蓉不断在上海与宜兴之间流转,以磨砺自己的技艺。在1945年,她复刻了陈鸣远创作的「束柴三友壶」,这是紫砂艺术中的难度极高作品。而1955年,她承接定制国礼「九件象真果品」,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带去,这无疑是对她的认可和肯定。
然而,在1956年的夏天,当她创作了一件名为「荷花壶」的作品时,却遭到了许多非议。她哭着向当时陶业社副主任兼工场辅导朱可心求助,但朱可心却鼓励她继续追寻自己的艺术道路,最终,该作品在全国陶瓷工艺会议上获得了殊荣,被评为「特种紫砂工艺品」。
此后,蒋蓉更加发扬光大了紫砂色饰器,并创造出了多件著名作品,如「牡丹壶」、「莲藕酒具」等。她的一生未曾婚娶,但笑言自己嫁给了紫砂。这一百多件(套)作品,是她几十年的努力结晶,将题材、泥质、装饰及表现手法融合,使之既具有创新性又独树一帜,是当代紫砂花货领域的一位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