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数百年来,被誉为一种雅致而有文化气息的艺术品。其文气不仅体现在壶身上的书画刻绘,更在底款中蕴含着深厚的文人情怀。
陈曼生,他将书法、诗词与紫砂工艺完美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紫砂艺术风格。自明代大彬用竹刀在壶上刻下名字以来,紫砂便如同书画一般,有了独特的款印风格,也充满了许多文人气息浓厚的底款,每一款都有其深远的故事。
曼生的7种底款,如同他生命中的不同篇章,每一篇章都有其独特之处和故事。
首先是“阿曼陀室”,源自他的朋友邵二泉提议,以“阿弥陀佛”结合“曼公”的意思命名。这意味着这个空间是为了让宾客聚集讨论佛教和艺术,这种结合显示出了对佛教和艺术双重尊重。
接着是“飞鸿延年”,源自秦始皇时期筑建的大鸿台,上面有一块瓦当,上写“延年”两字,并配以伸颈展翅之飞鸿图象,以及八个乳钉代表北斗九星。这类似于天文学中的一个现象,它既表达了长寿,也隐喻着宇宙之美。
接下来是“种榆仙馆”,这四字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清高雅洁的情感。它来源于陈鸿寿的一首诗,其中提到了移植小庭中的白榆树,这样的描述增添了一份自然之美。
再然后是“桑连理馆”,由陈曼生因发现厅事西侧的一株连理桑而命名,此意吉祥如意。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订制款式,如直接铭刻订制人的要求,比如增祥款玉乳壶这样的作品展示了作者极高的地质篆刻技艺。
最后还有一个比较罕见的,“香蘅”,这是陈宝善(曼生的儿子)斋名,其作品被视为珍贵。此外,“定制款”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它们不仅反映出收藏家对艺术品细节要求,而且也能看出收藏家的个人喜好和鉴赏力。
总结来说,通过这些不同的底款,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设计背后隐藏的是一段历史,一段情感,或许是一场旅行,或许是一段心灵交流。而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