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壶友抱怨新买的紫砂壶在接近壶口处有明显的划痕,颗粒感较强,这是怎么回事?实际上,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购买到了瑕疵品,而是现代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增加了一道工序——整口。这个工序确保了口盖与壶体之间的密封性,成为许多壶友评价紫砂壶做工时的重要标准之一。
为了达到这项要求,制作者会对烧制后的壶进行整理和打磨,使得口沿平滑,并可能在此基础上再次抹上泥料进行重烧,以确保口盖与壶体间无缝隙。但这种处理方法也导致了一个问题:整口后通常会出现色差,因为它破坏了原有的明针,从而暴露出原本隐藏的砂粒和气孔,即使经过重烧,也难以完全消除色差。
一些专家认为,整口只是修复不完美的地方,但同时也破坏了茶具本身的一部分完美品质。然而,其实这一点并不完全准确。其实要想不需要整口,只要制作者能够精通不同泥料的收缩率,并掌握如何控制每一部分都能自然合璧,那么即使没有经过整理也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问题。但由于如此细致的手艺人才相对稀少,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
尽管如此,大多数消费者仍然将“密不漏水”作为评判一把好茶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市场反映出人们对于此类技术手段的需求。此外,由于古代匠人缺乏现代工具,如打磨机等,所以即便没有经过整理,他们所创作出的作品同样也是极其精湛,不留任何痕迹。而现在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人们对于品质更高要求,对于这种工序就变得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