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市场的风暴过后,民营美术馆如同一位老人,在悠长的岁月中静静地回望着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些美术馆,如同前几年热潮中的火星,一闪而逝,但现在却剩下了沉淀。
这“冷静”的喘息,是对前几年过热增长的一个补课。这是艺术市场的一轮起伏周期,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或许可以从“前行者”的步伐中找到坐标,明确方向。
现象·“民”风渐起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青灰色的小楼,门口石坊上是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的“恒庐”两字,这就是恒庐美术馆。2002年6月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这里成为他创办民营美术馆的起点。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达到总数三分之一,不同的馆因不同机缘成立。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因为种种原因停館了,比如沈阳东宇、天津泰达和成都上河等。
至2002年,我国又有更多新的民营美术馆成立,如北京今日、上海证大现代和南京四方等。在此期间很多原本打着画廊招牌的经营机构也高调挂牌为美術館、藝術館等。在建館熱潮之下,在相关诉求增强和政策不断出台的情况下,大量新兴之作出现,使得中国民營藝術館井喷式發展。而到了2010年的某个时刻,当整个经济生态中的一环——艺术市场达到高峰之后,也迎来了一个“冷静期”。
席挺军说,“这是为前几年的过热增长补课”。或许,这种“冷静”的喘息机会,为我们带来的是一次回望,一场洗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一个好的艺術館是需要‘養’”,这是运营者们共识的一句话,他们在保持学术独立与商业合作之间寻找平衡点,而坚定的前行者们则迈出了新时代探索之旅。
作为老牌民營藝術館——今日藝術館的大樓長、高鹏认为,“艺術館運營與可持續發展有三點很重要,即開源、節流與品牌建設。”在保持學術獨立基础上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同时控制运营成本,并且通过学术高度吸引更多商业合作及赞助商捐助。不接受场地租赁,不收售門票的情形已經走過了10年的宋庄藝術院已经走過了10年,它們一直在相對封閉學術環境中討論藝術問題,但是资金问题亟需解决,但希望能够继续做非盈利艺坛所处环境下的独特存在。
相比之下,有些拥有资本支持、新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的像上海龙 美洲基金会 和 上海二十一世纪 民生 艺文中心,以及最近巴塞当代 美社 的加入,都给予人们一种逆势而上的感觉。而近来的消息显示一些企业将其部分资产注入到文化产业领域,从而实现资本与文化之间更加紧密的人文关怀关系,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线光明希望。
尽管我们无法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从那些坚守岗位并持续探索发展路径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份不屈不挠以及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这正是在芸芸众生的海洋中,那些勇敢航向未知的人类精神力量最为凸显的地方,也正是在历史长河中,那段无声承载着千辛万苦换取荣耀故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