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热潮之后的冷思考

在民营美术馆行业中,人们常说艺术品市场的一轮起伏周期通常为5年,如今距离2010年已差不多过了一个“周期”,我们无法预测什么,但或许可以从“前行者”的步伐中明确坐标,找到方向。

现象·“民”风渐起

杭州南山路202号,一幢伫立在西湖南畔的青灰色小楼,门口石坊上是由浙江文化名人余绍宋题写的“恒庐”两字,这就是恒庐美术馆。2002年6月席挺军竞拍下这幢带产权的小楼,成为他创办民营美术馆的起点。他是我国较早的一批民营美术馆运营者,亲历过这十几年来艺术行业的起伏跌宕。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达到美术馆总量的三分之一,不同的馆因不同机缘成立。1991年,炎黄艺术馆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1998年,由企业创办的沈阳东宇美术館、天津泰达现代藝術館和成都上河艺術館接连成立宣告了我國有了民營化之路,但這3家藝術館最终都因各种问题停業。至2002年,北京今日藝術館、上海證大現代藝術博物院、南京四方藝術博覽會等相繼成立。在此期间很多原本打着画廊招牌的经营机构也高调挂牌为美術館、艺术博物院等建館熱隨著相關訴求增强和政策不断出台迎来了登峰造极新高点。

艺术市场如波浪前行至2010年代初,当时作为整个经济生态中的一环,与其他产业同步经历了一次快速增长后进入了调整期。这一调整被视作对前几年的过热增长的一个补充与反思。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曾经繁荣景气但现在却面临挑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有些则正在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对于如何应对这一调整,有些观点认为需要保持学科独立性,同时积极寻求社会捐赠和商业合作,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另一些则认为,无论如何,要坚持非盈利精神,是维护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必须做出的选择。

尽管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所有人似乎共识于一个事实:作为老牌民营艺坛——今日艺坛的地位不可替代,它们不仅要应对自身的问题,还要引领未来趋势。此外,在资本与非盈利之间找到平衡,也成为了探讨话题之一。

无论未来的走向如何,只能期待那些坚守信念且勇于尝试的人们,他们将会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