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许路阳实习生黄小雨)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近日的一纸公告,将一名北大原历史系博士生置于学术抄袭风波中。
公告称,已从北大毕业的历史学系博士生于艳茹在《国际新闻界》发表的论文涉嫌剽窃一国外论著,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
昨天,北大历史系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专家调查。
两论文发表相差30年
于艳茹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发表于《国际新闻界》2013年第七期,当时,她还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介绍,今年五六月,同校的一个研究外国历史新闻史学者在翻阅资料时,发现于艳茹的这篇论文涉嫌抄袭一本国外论著内容,便向《国际新闻界》举报。
据了解,被抄袭的论文发表在1984年第4期《Eighteenth-Century Studies》上,作者署名Nina R.Gelbart。
陈力丹说,接到举报后,编辑部请懂外语的人与原版图书进行对照,发现于艳茹在论文中大段翻译Gelbart的论文,直接采用Gelbart引用的文献作为注释。编委会认为,于艳茹行为已构成严重抄袭。因问题严重,编委会决定首次以《国际新闻界》编辑部名义,专门发布《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
公告中称,将抄袭情况通报于艳茹的相关单位,联系相关文献收录机构,删除该文电子版,并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
北大将重新审查该论文
《国际新闻界》官网上,编辑部还添加了于艳茹和Gelbart论文的链接,并用标注了于艳茹具体抄袭的内容。
记者发现,在于艳茹发表的7页论文中,除第一页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没有被标注外,其余6页均有标注,且有多处段落甚至一字不改,直接按照原文翻译。其中第三页,只有不到两行字没有标注。在引用文献中,两条涉嫌直接抄袭。
据了解,于艳茹曾获得北京大学社会工作奖,是北大历史学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去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昨日,北大历史系有关负责人表示,于艳茹是该系博士生,现已毕业离校。该系将组织有关专家重新进行调查,“包括审查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如确认博士答辩论文抄袭,将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 追访
漏审问题论文懂行专家少
《国际新闻界》主编助理、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海龙称,《国际新闻界》接受来稿,首先安排两个专家对来稿进行盲审,如通过,将依托新闻学院老师和少数外校的权威专家进行第二轮评审。第三轮则是责编审查,主要由博士及以上层次学生审查论文引用和格式,最后一轮则是副主编、主编审查。
“尽管审查严格,但也很难百分百杜绝抄袭。”刘海龙分析,专门研究法国新闻史的国内外国学者本身就少,“没有一两个人”,而编辑部审稿专家队伍中研究“投石党运动”的就更少了,所以可能就没有在审查时,发现论文涉嫌抄袭。
【资料】 《国际新闻界》:为新闻传播类综合性学术月刊,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为新闻传播学科唯一的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在国内学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