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新媒体艺术能否在传统收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近来,被媒体冠以“沉浸式(或‘浸入式’)”之名的新媒体艺术展借助炫目的声光电效果可谓吸粉量十足。虽对其评述褒贬不一,但各艺术机构仍如火如荼的策划着此类展览。除了“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之外,各大博览会现场参展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数量也逐年增加,且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成为博览会现场亮丽的风景线。新媒体艺术以其“与时俱进”的特性已经在不经意间深入到了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

“小米·时代艺术科技大展”展览现场

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一种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本语言的新艺术学科门类,建立在数字技术的核心基础上。主要是指那些利用录像、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等最新科技成果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品。

身体电影 新媒体装置艺术作品

目前,国内对于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推广只有少数艺术机构在尝试,在摸索。从国内传统收藏市场来看,这类艺术品虽有一定的交易量,但仍未形成完整的购藏体系。作品的特殊性以及市场藏家的认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发展。提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市场情况,最大的疑问莫过于“有市场吗”?“怎么收藏”?“有哪些价值”?“如何盈利”?“瓶颈为何”?

某新媒体艺术展展览作品

“有市场吗”?

“有,但不完善”

目前而言,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主要市场仍然在西方,西方市场从作品整体质量到人们的认知以及诚信度都已经十分完善。然而国内机构和个人对这类作品的购藏则特别少。业内人士介绍,即使是专门收藏当代艺术品的藏家,也很少会购买这类作品。收藏录像、电影的藏家以及部分专业机构会选择性的进行收藏,但数量也很少。

北京华辰拍卖副总、影像部负责人李欣介绍道,目前新媒体艺术、video等作品的市场在北京还没有形成且差很远,现在国内唯一有市场的就是上海,但上海也只是局限于很少的机构里面,比如香格纳画廊。

李欣介绍,北京华辰拍卖曾经拍过新媒体影像装置作品,但她认为效果并不好。在李欣看来,虽然现在市场各方参与者都有关注这类作品的意识,但很多作品只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形式的呈现,比较简陋,从艺术美感或者完整程度来看差的较远。而且从学术方面也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定位。总的来说,国内市场处在一个非常不完善的阶段。

“怎么收藏”?

“拆解入库”

“新媒体艺术作品在收藏时一定要将作品进行拆解,拆掉之后进库房保存,如有需要展出再进行组装”,寒山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韩骏说道。作品的每个细节保存条件也各不相同,拆解后的部件在保存上也有一定的机动性。韩骏举例介绍道,比如作品中有一个电机的存在,它需要恒温恒湿箱进行保存,如果这个恒温恒湿箱的费用在8000元以上,而发动机的费用只需要1000元,这时馆方就会将电机直接放在仓库,因为仓库本身就具有一定恒温恒湿的效果,只不过不一定达到箱子的参数,如果再次展出时电机坏了,馆方会再买一个。对于作品的保存藏家也会考虑成本投入。

“有哪些价值”?

“巨大的传播优势”

韩骏介绍,由于影像装置作品的复杂因素,很多作品重复展出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如果是针对某个展览主题量身定做的主题性质的作品,甚至可以理解成这个作品约等于“一次性”作品。一般情况下这类作品在展出之后会由馆方收藏。因为主题性质的作品是为了某个空间、某个展览量身定制的,换了其他空间,作品的呈现效果或者概念性就完全不对了。

但作品重复展出的几率跟各个机构以及艺术家团队的运营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新媒体艺术作品是否会再次产生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跟商业机构的合作。新媒体艺术作品较其他藏品而言,有先天的传播优势,进而让它们跟商业产生了非常紧密的联系。现在很多综合体也很希望有比较大型的、介于艺术品跟大众能够理解的一种装置类的影像艺术品,而一般的广告公司现在没有这种能力。

“如何盈利”?

“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虽然新媒体艺术作品在艺术品一二级市场上尚未形成完整成熟的购藏体系,但这类作品仍然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艺术家也有一定的盈利方式。作品出售、租赁、定制以及与商业结合的艺术项目都可以为艺术家带来收益。真正进入到一二级市场交易的很少,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流通体系。

一般而言,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完成一定是基于艺术家与整个团队的协作。艺术家戴陈连介绍道,艺术家有很多收入方式来支撑他们的创作开销。有的艺术家有其他的工作,比如设计工作、老师的工作等,不需要完全靠此谋生,这样创作起来就比较轻松。除了艺术作品的出售和租赁外,有些艺术家平时会接一些商业活动,可以支撑日常开销、生活等。但这也只是纯粹的商业行为,跟平时的创作是两个概念。如果单纯靠买卖,是很难的。

戴陈连说道,目前国内新媒体艺术作品从销量来看肯定不如传统艺术品销售状况好,支撑这些艺术家不断创作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家自身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于某一类创作媒介的狂热。

“瓶颈为何”?

“认知观念与作品的简单化呈现”

李欣认为制约影像发展的原因主要是大家的认知观念。目前这类艺术创作并未普及,大家对其了解太少。李欣说道:以香格纳画廊15分钟的video为例,价位一般都是在20-30万元起,但很多人觉得花二三十万买一个15分钟的video太不可思议了。

另一方面,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可复制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市场的发展。谈到如何解决盗版问题,李欣表示这是双方面的。首先是靠自觉,第二要有监管机构,但目前国内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构。李欣认为,最大的监管就是对人的诚信的监管。

新媒体艺术作品不仅涉及到创意,还会有相应的材料要求。越是好的作品,对材料要求越高,往往一件好作品的成本投入是非常大的。李欣认为,很多时候材料就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市场的不完善,所以很多原材料很难找,由于原材料的稀缺性,造成了高价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艺术家的创作以及作品的呈现效果。如果整个市场发展成熟,或者原材料达到工业化生产,创作成本也会相应下降。另外部分作品在展示过程中对空间、投影仪的型号等都有较高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作品的成本投入。

谈到华辰影像部未来在摄影市场之外,是否会涉及到新媒体艺术影像的拍卖。李欣表示,虽然现在摄影市场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离市场的成熟还有一段距离。李欣说道:华辰拍卖的图录之所以叫“影像”而非“摄影”,实际上已经将我们对影像市场的“拓展”计划包含在内了。华辰影像拍卖部在成立之初就考虑到跟摄影相关的所有可能,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可能进入到拍卖市场里边,比如新媒体影像装置、video等。

目前华辰影像也专门有一个video专题,现在主要以早期的、反映某个阶段或者某个地区的发展和变化的纪录片,或者是通过个人的记录来反映社会变化的某一个视角的纪录片为主。李欣表示,就摄影市场这块,华辰影像也一直在探索,但需要一个过程。当摄影市场得到很好认知的时候,其他形式的影像作品自然而然就会进来。

新媒体艺术能否在传统收藏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笔者以为,新媒体作品的未来一定是学术与市场完美结合的状态,只有价值与价格同时被挖掘才是艺术作品最完美的状态。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