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远陈翔中国画作品展在敬华艺术空间开幕

由敬华艺术空间主办的“溪山清远--陈翔中国画作品展”,于12月8日在铜仁路92号开幕。

展览共展出五十余幅由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创作的山水画精品力作,有手卷、册页、立轴、扇面、小品等多种形式,可以说是陈翔近年来最大型的精品之展。展出的山水无论是《访瀑图》、《清溪泛舟图》、《秋山高士图》,还是《山水四屏》等,无不是笔墨点线疏松空灵,幽淡简逸,意境高雅,用笔爽利,设色沉稳而不失明快,诚当代山水画大家气象。大山大水之外,展览中还一些小品如《古人诗意图册》,体现了陈翔对文人画的新探索,画中人物寥寥数笔,神韵天成,表现出自然情致与精神境界已入化境,没有青绿层染的繁复、含蓄和清丽,纯水墨的情感表现更加轻松、自如和朴实。他笔下的题材依然是历代先贤们乐此不疲的万壑松风、林泉清音、空谷幽泉……其实,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似同实异的表相中,畅想着对人生、生命、宇宙的哲思和关注,这也是山水绘画历经千年,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此次展览将向大家全面呈现陈翔近年来对艺术的思考与收获。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中国文化中,山水既是自然物,又有精神性。山高水长,不仅指自然的伟大,也指精神的高远。由此,中国画家画山水,既是自然的礼赞,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随着现代性的蔓延,自然与精神融为一体的山水,蜕变成了客观的风景,成为写实绘画乃至风光摄影的对象,这样处理的山水,弱化了精神的象征。与此相反,还有一些山水画越来越抽象,只剩下笔墨游戏,却与自然越来越疏离。要回归山水精神,就需要克服两者的弊端与对立,让自然与精神握手言和。陈翔近来的创作,就在化解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精神的矛盾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推进。现为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的陈翔,自小学画,传统功底深厚。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书画出版社工作,后进入上海中国画院,他把文学与书画相结合,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爱好与职业相结合。创作的山水画,色彩鲜丽而不媚,意境深远而不晦,风格清秀而不俗,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个性化的审美情趣,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在海上画坛独树一帜。

乍一看,陈翔的作品以青绿山水居多,但评论家江宏认为,“陈翔擅长使用青绿色彩,如此的山水画,严格地说,算不上真正意义的青绿山水,它是在水墨山水画基础上的青绿着色。倘使硬要将青绿山水分作大青绿和小青绿的话,那么,陈翔的山水无疑接近小青绿。陈翔舍去了青绿山水的复杂程式,实在是为了更直接贡献自己情性方面的因素,也即更便于出落自己的本色。所以,陈翔的画,乍视满目青绿意趣,再看,则微茫灵动,深润清丽。而陈翔的频施渲染,一画反反复复,层层叠叠不下十数过,甚至几十过,画面透脱又不无厚重,青绿其外,水墨其里,是青绿外壳包裹下的水墨精神体。”

画家、评论家邵琦认为,“陈翔并不是刻意要承传青绿,或许也不是为了青绿在当代的创新,尽管他的青绿山水已经在同辈画家中鹤立不凡,而他对青绿山水的个性创见也是有目共睹的,因为对他而言,无论是他曾经稔熟的水墨、浅绛,还是目下常用的青绿,其实都只是他宣畅情怀的手段和途径而已。”

也正因如此,观陈翔的山水画恰似不自觉地走了“进去”,不管是名山大川,还是小桥流水、飞泉溅瀑、村舍古寺,都是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自然而然地有轻松闲适之感,使得观赏者几欲走近。

据悉,此展览将持续到12月17日。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