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钧与卢钧陶瓷工艺品静默中的诗篇

在古老的陶瓷艺术中,“炉钧”与“卢钧”这两个名字听起来仿佛是同一首曲调,却各自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们不仅仅是陶瓷工艺品,更是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诗篇。

“炉钧”,源自清朝初期雍正乾隆年间,是一种仿宋钧的一种,以其特殊的窑变风格著称。它以紫砂类土质为胎,以日用品壶具类为多,其釉色流淌幅度大,色泽倾向于红色调或青色调。在《南窑笔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炉钧的详细描述:“炉钧一种,火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通过传世作品,我们可以证实这一点特征。

另一方面,“卢钧行业始于清朝后期光绪年间,由神后镇卢氏兄弟首创。这一技艺被称作“卢窑”,因使用小窑高温还原烧成而得名。此外,由于出自卢氏艺人之手,所以也被称作“卢钧行业”。最著名的是二代传人卢广东创造的“折沿盘”、“乳罐”和两件青绿挂红桃子,这些作品甚至被误认为是宋代真品,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和开封“群古斋”。

尽管听起来相同,但实际上,“炉 钧”和 “ 卢 钧”的区别却如天地之间。从产地看,它们分别属于景德镇窑系与北方钟鼓楼窑系;从年代看,它们分属雍乾时期与光绪时期;从工艺看,它们采用的技术完全不同;再到造型、釉色的呈现以及胎质等,都各有千秋。

然而,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艺术上的贡献,“炉 钧”与 “ 卢 钧”的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状况。而今,在我们欣赏这些美丽陶瓷工艺品时,不仅能感受到其精湛的手法,更能体会到背后的故事和情感,这正如那些静默中的诗篇一样,让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