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宫博物院中,藏传佛教的艺术杰作如同活着的古代匠人,用其精湛的手艺和深邃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6-7世纪的《释迦牟尼佛坐像》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圆满的面容,展现出晚期犍陀罗佛教艺术强烈而沉稳的情感。
8-9世纪的《思惟观音菩萨坐像》则以优雅且生动的情形描绘观音菩萨在思考之时,手持莲花枝,不仅体现了克什米尔黄铜工艺高超,更透露出一种哲理般的心灵深度。
9世纪东北印度铸造的一尊《自在观音菩萨坐像》,则展示了一位轻松典雅、不羁自得地坐在莲台上的观音菩萨,其背光上刻金刚杵与伞盖,是一幅流畅而神秘的情境画卷。
来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作的小巧却庄严的是《金刚手菩萨立像》,它通过三折扭姿态展现出一种内敛而优雅的人物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尼泊尔金属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另一件作品是9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制成的地藏王菩萨龛像是对此类宗教艺术品的一个珍贵见证,它曾经被多代皇帝供奉,并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背景。
11-12世纪由尼泊尔红铜泥金打造的小巧而华丽的是《持世菩萨坐像》,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绝伦的雕塑,也是佛教文化中财富与节育之间关系的一个缩影。这尊菩萨拥有六臂,头戴华丽宝冠,每只手都紧握着不同的象征意义物品,而她的身材苗条、五官紧凑,是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