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县窑唐白瓷茶碾:茶饮文化的瑰宝
在唐代,人们的饮茶习惯以饼茶为主,这需要先将饼茶碾碎成细末才能煎制出香浓的茶汤。因此,作为煎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器具,茶碾不仅是制作细腻茶汁的手段,也是展现当时陶瓷工艺精湛和艺术设计独特性的重要物品。
这件巩县窑出品的唐白瓷茶碾,其结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长方形的碾槽和一个车轮状的碾轴。这件作品体积庞大,有24.2厘米长、4.1厘米宽、2.8厘米深之多。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精神,更显示了当时陶瓷工匠们对于技术创新和创造力的追求。
根据《 茶经》中的记载,由于其特殊功能,它被称作“堕”,形如车轮,上部厚下薄,并且中央有个圆孔,可以穿过木质轴心。不过遗憾的是,这个轴木已经失传无存。诗人元稹在其《tea》一诗中赞叹道:“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从中可以感受到那时候的人们对于煎制高质量绿色食用的热情,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精心选择材料,如雕琢白玉制作 碾把,再搭配红纱织就出的罗布来筛去除杂质,最终得到一杯清香四溢而又色泽金黄透明如水的小小享受。
这份文献记载也表明,在那个时代,无论是皇宫还是普通百姓家,都会使用这样的器具来完成这一重要步骤。而这个巩县窑出品的唐白瓷茶碾,不但展示了当时制造工艺上的高度成熟,还证明了它作为一种文物,对我们了解历史生活方式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