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领先地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市场总和。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艺术品市场。在这一过程中,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量在国内名列首位,其次是香港、上海、杭州和济南。7月,在北京举行的文物艺术品交易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卢彦引用了法国著名拍卖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披露了这些数字。
根据卢彦介绍,2011年北京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这一数字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这体现了北京在艺术品交易领域独特的地位。
通过多年的努力,北京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品牌效应和规范运作标准的拍卖企业。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有12家获得3A级资质的拍卖企业,其中有29家2A级资质企业以及21家获得A级资质企业。这意味着在全球舞台上,一些知名企业如中国嘉德、保利、瀚海等已经取得显著地位,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指出,不久前,该地区文物与现代美术市场经历了蓬勃发展,以旧工艺品销售、古玩店经营、文物拍卖活动以及展览会为主要形式,从而构建起国内最为庞大且活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除了欣喜若狂的情绪外,还有一点遗憾: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期待着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来,让我们的传统美术作品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人们了解与欣赏;让每个人都能从我们的工作中感受到历史与文化之间无穷无尽的话题深度探讨之旅。此外,我们还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业余爱好者的角落,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将精心准备好的作品带给世界的一切观众。
孔繁峙进一步解释说,这种快速增长不仅推动了城市文化活动,也促进了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新兴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大幅提升。而随着这些趋势持续演变,对于那些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他们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机遇去拓展其业务范围,使得整个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多样化并富含潜力。
张延华会长表示,在2010年期间,由于大量新兴投资者对收藏宝石类商品产生热情,以及对古董装饰性画作持有浓厚兴趣,这导致中国当时实现税收超过8亿美元,而人均税收创造价值达到26.67万美元,比证券业(19.77万美元)以及银行业(12.28万美元)都要高出许多,因此这种模式被人们普遍认可,并被视作一种重要财政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