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家解读玉成窑紫砂壶的底款探秘最贵紫砂壶价格

玉成窑紫砂艺术的底款探究,揭秘其珍贵与流传。据记载,尽管玉成窑的确切位置未有文献记载且无明确发现,但它留下的作品在世间仍存。其中一类是以“玉成”、“玉成窑造”为底款的紫砂壶。这种名称并非地名,而是一种敬辞,其含义丰富,蕴含着文人的高雅情操。在著作《紫砂印象》中,有16件被认定为出自于玉成窑的手工艺品,其中仅有5件标有“玉成”或“玉成窑造”的印章。这包括东石款花盆(图7)以及三件具有特殊之处的大烟头(图18-1)。这三件大烟头不仅品种上与文人紫砂器不同,而且题句也别具特色。除两者有“玉成”印记外,一者则附带了“东石小印”,旁边还有“不玲包换”的字样,这些字面意思为江浙方言中的“不行”,暗示着广告意味,是王东石创办该窑时考虑经济效益的一面。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的底款,如林园、曼陀华馆、日岭山馆和奉川石林窑造,都见于不同艺人的作品中。在《紫砂印象》中提到梅调鼎与王东石合作制作的精品如博浪椎壶、瓜娄壶和秦权壶等,都标有林园的名字。而何心舟的曼陀华馆柱础壶及梅调鼎同样的柱础壶,则刻制了曼陀华馆这一底款。此外,汉铎壶上的日岭山馆也是由梅调鼎所制,并在《紫砂印象》中提及王东石使用过多个不同的工作室名称。

这些底款虽然各异,但却相互交融。在许多人作品中,“曼陀华馆”和“日岭山馆”的出现频率较高,但它们并不代表具体的地理位置,因此只能推断它们可能是作坊名,即现在我们所说的工作室,是几位热衷文化的人士与热衷工艺的人士共同运营的一座陶瓷作坊。而当加入陈山农、任伯年、徐三庚等更多人的参与时,那么这就是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他们将自己的才智注入进这个领域,使得文人紫砂艺术迈向新时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