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中国占据了首位,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0%,甚至接近美国和英国的总和。连续两年的冠军,这不仅是中国在艺术品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更是其在艺术资料查询领域的强劲表现。北京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其市场成交额高达514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的89.3%。
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在一场座谈会上提到,这样的成绩表明了北京在文物艺术品拍卖方面独树一帜。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已经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化、规范化拍卖企业,其中包括12家3A级资质企业、29家2A级企业以及21家A级资质公司,这些数字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指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北京地区的文物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情况,不仅有老字号商店,还有专门的拍卖会和展览活动,使得这里成为展示、交流、交易国内最大文物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庞大的文化创意产业。
除了拍卖业的大繁荣,孔繁峙还提到,有63家文物商店,其中11家为国营,一般经营额约为1亿元左右。此外,还有20多个古玩城等以销售旧工艺品为主的小型市场,每年交易额达到40亿元。这一切都证明了文物行业对推动城市文化服务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随着拍卖活动的兴起,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如鉴赏、讲座、展示和图录出版等,以及金融服务、旅游业、新零售与餐饮等各个领域,都受益于这波浪潮。最后,从税收数据来看,即使是在2010年,当时中国只创造了8亿税收,但人均创税收入高达26.67万元,比银行业更高,是证券业排名第一的人均税收水平,为行业赢得高度认可。